三江阁 > 都市小说 > 两世靖康 > 第20章 盛世清明 韩范联手

第20章 盛世清明 韩范联手

上一章两世靖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从澶渊之盟后宋朝近三十多年来没有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战阵,加上宋将范雍无能,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

康定元年1040正月,元昊大举围攻延州,守将刘平、石元孙在三川口兵败被俘,镇守延州的范雍降职他调,韩琦大胆推荐被诬为“荐引朋党”而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的范仲淹。他在上仁宗的奏章中:“若涉朋比,误国家事,当族。

宋仁宗赵祯与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又采纳当时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后来又把尹洙也调至西线。

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进京面辞宋仁宗赵祯之后,范仲淹便挂帅赶赴延州,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

一个像诸葛孔明和寇准学习的梦,多次被贬的范仲淹豪气万千,人生最怕的是没有机会是不

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

韩琦的看法却不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并激于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韩琦与范仲淹一同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充当安抚使夏竦的副手。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在对西夏用兵的策略上,三人意见分歧。韩琦持强硬立场,力主攻策,与夏军决战,认为拖延时日,财政日绌,难以支撑,况且“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

范仲淹则力主守议,反对贸然进攻,主张持久防御,在加强军备的前提下,乘便击讨,不赞成深入敌境的进攻战。夏竦为请宋仁宗赵祯批准反攻计划,派韩琦和尹洙兼程回京,得获宋仁宗诏准后,宋仁宗赵祯幻想一举解决问题,于是决定采用韩琦攻策,并下诏鄜延、泾原两路会师,定期于庆历元年1041正月进攻,后从范仲淹请求改为春暖出师。尹洙又奉命谒见范仲淹,请他与韩帅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为至交,却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

尹洙慨叹道:“韩公过,且兵须将胜负置之度外。您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

范仲淹:“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之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

庆历元年春,李元昊在伺机攻宋前,向宋军诈和,被韩琦识破。他对部下:“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韩琦命令诸将严加防守。二月,李元昊率10万大军进攻渭州,直逼怀远城。韩琦闻讯,急派大将任福领兵18万人,桑怿为先锋,前往抵御,进行阻击。行前,韩琦向任福面授机宜,命令他们绕到夏军背后,可战则战,不可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并再三叮嘱:“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任福在张家堡南打了个胜仗,于是贪功轻进。夏军佯败退走,沿途遗弃不少物资,宋军不知是计,轻装猛追至渭州北边之好水川。当时,夏军在好水川里边放了几个木盒子,宋军只听盒子里有鸟叫声,不敢轻动。任福到时,命令打开,只见一百多只鸽子飞跃而出,盘旋在宋军上空。宋军正在惊疑之时,夏军已从四面合围。宋军虽英勇战斗,怎奈人马三日乏食,疲惫不堪,宋军大败,6000余人阵亡,任福等将校军官数百人亦死于难。

韩琦立即下令退军,在半路中,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几千人,号泣于马首前,持故衣纸钱招魂而哭:“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

当时哀恸之声震天地,韩琦掩泣驻马不能行进。好水川之战,李元昊得胜,十分猖狂,使人作诗,投掷宋境,讽刺:“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兵机。”

宋军兵败好水川,虽不是韩琦亲自指挥,但贸然出兵,用人不当,也难辞其咎。诸葛孔明失街亭,韩琦失好水川。

战后宋廷追究败军之责,撤去了夏竦的职务,韩琦、范仲淹也被调职他用。韩琦降为右司谏、知秦州,范仲淹降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今陕西耀县。

十月,宋廷分陕西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韩琦知秦州,王沿知渭州,范仲淹知庆州,庞籍知延州,并各兼本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庆历二年1042三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又随后引军出发。诸将谁也不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当部队快要深入西夏军防地时,他突然发令:就地动工筑城。建筑工具事先已经备好,只用了十天,便筑起一座新城。

这便是锲入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不甘失利,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从大顺城返回庆州的途中,范仲淹觉得如释重负。头年,在延州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两世靖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