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科幻小说 > 轮回之帝国历史 > 第五十九章 追忆(三)

第五十九章 追忆(三)

上一章轮回之帝国历史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蒙哥为汗的忽里台大会,虽然有强势的拔都坐镇,可也并非全无杂音。有人就提议遵循窝阔台当初的遗命,重新立失烈门为汗。

当时在场的忽必烈一听,立马驳斥道:“当初你们立贵由,遵守了窝阔台的遗命吗?现在却拿这事当说辞,忽悠谁呢?”一句话就堵住了其他人的嘴。

正是由于这次慷慨激昂的表现,蒙哥即位后,就让忽必烈到了中原,随后更下旨把漠南、汉地的军政全交给了忽必烈。

“(蒙哥)诏漠南、汉地军国之事,悉听帝(忽必烈)裁决。”

蒙哥让忽必烈坐镇中原,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掌控中原的事务,但此举却为忽必烈打开了通向大汗之位的大门。因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由窝阔台家族那里,转到了拖雷家族手中,是忽必烈能够登上汗位的必要条件,可这并不意味着大汗之位将来就一定会归他。而掌管了中原的事务,相比以后草原上的其他竞争者,“汉化”了的老忽就多了一个充分条件,即他得到了汉地儒生、汉臣们的助力。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指点下,忽必烈才能一步一步登上大汗之位。

忽必烈一到中原,就开始大肆聘请儒生;掌管中原事务后,更是求贤若渴,到处收罗人才,询问治理天下之道。

“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籓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

这个时候,邢州(后世邢台)是他的封地,在蒙古官吏的治理下,从开始时有民万户,跑得只剩下几百户,于是他在手下汉臣刘秉忠等人的建议下,就在哪里先搞了个实验,结果“轻徭薄赋,期年户增数倍。”

儒生们所采用的,其实也就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绝招,减税。百姓随后就自动跑回来了。

由这也能看出,要想某地发展,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减少老百姓的负担。

后世的人都知道,个税少点,人多点,税基一大,总体税收还是会增加。但刚“出道”的忽必烈一看,正宗就是正宗,祖师爷就是祖师爷,减税都还能增加税收,这要是地方再大点,哪还了得,于是他就更重用儒生了。

“自是帝益以儒者为阿用。”

他这样礼贤下士的姿态一摆,儒生们的立场也开始变了。

过去的儒生们有大义吗?当然有,但这个“大义”很多时候也就是看你是否维护儒家的道统。换句话讲,你是不是“夷狄”咱不管,就看你是不是施“汉法”。而“汉法”的关键是什么?是你是否用儒生治国。

老忽重用儒生,儒生们自然投桃报李,也大力支持他了。他的身边很快聚集了一大批儒生、汉臣,并在中原汉地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董文炳就是在这期间追随了他。

但忽必烈的行为,却导致一些蒙古贵族的不满,同时也使得蒙哥有所警觉。这时候那些不甘寂寞、了解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权力斗争史的儒生,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凭良心说,咱们的有些儒生,还是有远大志向的,他们始终抱着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在这片东亚的土地上,这个“国”、这个“天下”,到底是谁的,儒生们经常按他们的需要来解释,自己也常常把它弄得很混乱。

姚枢就属于其中的一位。

姚枢字公茂,原籍柳城,生长在洛阳。窝阔台为汗时期,由他人保荐,当了燕京行台的郎中。很快他就因不肯与上司一起收受钱财,弃官退隐于辉州(现河南辉县)钻研学问。忽必烈到了中原后,听到了他的名声,就派人把他请了去。

而姚枢也的确没有辜负忽必烈的期望,此后给予他至少两次至关重要的指点。

这第一次,是在得到蒙哥漠南、汉地事务的授权后,老忽曾设宴与众人庆贺。酒后他把姚枢单独留了下来,并问道:“刚才宴会上兄弟们都很尽兴,只有你好像兴致不高,有什么不妥吗?”

姚枢就告诉老忽:“如果要论地广民富,当今天下有超过中原的吗?现在所有好处都被大王您得到了,蒙哥他落了啥?以后只要有人在他面前给你下点药,他必然会后悔,把这都收回去。依我看,还不如光抓兵权,想花钱从官府里拿就是了,这才是上策。”

姚枢这是在告诉老忽,为了将来的大业,你现在做人要低调。

老忽也顿时恍然大悟:“高,是咱想简单了。”

他立刻上书蒙哥,蒙哥同意了他的请求。

到了宪宗七年(1257年),姚枢当初的担忧果然得到证实,真的有人向蒙哥进了“谗言”:老忽在中原太得人心了,您需要防备啊。

于是蒙哥就在关中设立了钩考局(审计署),根据一百四十二项条款审查各级官员,包括随军贩运的各种商人。并且他对负责钩考的蒙古官员阿蓝答儿下令:“审查完毕后,凡是有问题的人,除了汉军的两个元帅刘黑马和史天泽需要上报外,其他人可以就地诛杀。”

这明显是在找茬,并且矛头直指忽必烈。

忽必烈有“抵触”情绪是肯定的,但姚枢再度向他进言:“现今蒙哥既是君又是兄长,大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轮回之帝国历史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