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31日,此时此刻间隔敲响新年的钟声已经不到12个小时了。而在秋明油田的工地上,数万人凑集在此等候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谢廖沙头戴着安全帽,静静地站在泥泞而又冰冷的土地上,尽管野外作业天冷地冻,大家却都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不远处几辆重型吊车将一节管道掉到了空中然后缓缓的移动到欧亚自然气管道的最后一节缺口处。早就等候在那里的焊接工人们早就跃跃欲试了。
尽管西伯利亚的冷风凌烈,但是依旧无法拦阻人们的热情。贯通苏联国土东西的欧亚自然气管道工程马上就要提前完工了。数十万苏联的建设工人为此整整奋斗了大半年的时间。现在苏联全国的媒体机构都在静静地等候着这一标记**件。几乎每个苏联人都知道,一旦这条自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未来将会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多大的提升。
就在几天之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纷纷进步了苏联的主权信用评级。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可是有四个加盟共和国发布从苏联独立的!可是政治的不稳固性却丝毫没有对苏联经济的强劲反弹造成任何的影响。既然有些地区想要退出苏联,而苏联的法律也对此做出了明文规定,一切按照法律程序推动即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往吧。这种事情对于那些任然热爱着这个国家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就在上一次的苏共中心政治局会议上,谢廖沙联合利加乔夫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纲领派同雅科夫列夫的民主纲领派进行了一次坦诚的沟通,经过这次的讨论,重新确立了未来苏共前进的道路,那在现在已经放弃一档转制的意识形态情况下,继续和发扬安德罗波夫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出发点论。将苏共全部的工作重心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为了应对苏联解体的风险,加强苏联**和个加盟共和国党组织的接洽。未来即使苏联真的产生了决裂,但是苏共不能产生决裂。
这次的会议无论是利加乔夫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纲领派还是雅科夫列夫的民主纲领派都做出了必定的让步。由于事实已经证实,利加乔夫的政治主意已经无法实现,而雅科夫列夫的政治主意则会让苏共面临着决裂。所以重新回到出发点论对于苏共的意义重大,由于它意味着苏共全党又有了一个可认为之奋斗的实实在在的目标。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谢廖沙已经开端对国内的僵尸企业金星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处理这些负债累累已经不能为国家产生利润的企业上,谢廖沙选择了彻底的私有化,将这些企业的产权进行清算和整理,通过私有化召募的资金来对本来的职工进行妥当的安置。
苏联蓝本就是个高福利的国家,医疗,教导,住房完整是免费的。而市场化改革只集中在工农业生产部分,就算是将来的职工失业了,这些职工的生计也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问题。谢廖沙不敢那那些涉及到国内民生问题的行业进行改革。由于这些行业假如被私营资本搞乱的话就会引起国民强烈的不满,毕竟没有汽车开还算不上什么,但是假如没有屋子住,没有食品果腹,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老百姓非把政府颠覆不可。
当最后的焊接工作完成之后,全部工地都响起了整洁而响亮的“乌拉!”声。奋斗了大半年的工人们都兴奋的相互拥抱。苏联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修建这条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自然气管道。就在这条管道贯通之前。东亚的日韩两国,西欧的英法德等国已经同苏联签订了新的自然气合作协议,而新成立的东欧同一市场组织也同苏联签下了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苏联的自然气成为了东亚和欧洲地区最稳固的能源起源。
谢廖沙招募的这只建设雄师并不会由于自然气管道的完工而涌现大规模的失业,由于事实上,另外一条同样连接共青城和列宁格勒的输油管线也即将启动了。除此之外,苏联承包下来的连接科威特到叙利亚的国际石油管线也提上了日程。光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供不应求。更别提苏联其他的行业了。
经济环境的扭转终于让苏共的改革开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对于苏联来说,能源和重产业依旧是苏联最擅长的行业。苏联人分歧适生产那些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东西,比如现在风行世界那些电子产品等小玩意。但是在石油化工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以及石油勘察设备,矿山开采设备等方面苏联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出于对节俭政府开支的需要,苏共集体决定大幅度的压缩国防开支。蓝本在乌克兰船厂修建的四艘新一代航空母舰被挂上了国际交易平台,印度,巴西等国对此非常感兴趣。当苏联方面提出可以通过易货贸易而非外汇来购置这四艘航空母舰的时候,就连中国和阿根廷都参与了进来。苏联的这种交易模式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次创新,通过出售高附加值的产业和军工产品,换取那些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资源产品以及低级产业品。这样既可以降低交易的门槛,又可以互通有无。
于是就在1991年的年初,苏联分辨和印度达成了大米和茶叶换航母,和巴西达成了咖啡和大豆换航母、和阿根廷达成了牛肉换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