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仙侠小说 > 妖御六道 > 153~瓦匠,石匠,农民

153~瓦匠,石匠,农民

上一章妖御六道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三教合一是国的特有名词,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其有儒家立场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场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场的三教融合三种类型。 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

三教合一第一次出现是在五代十国的梁武帝时期,在三国以前是没有“三教合一”这个名词的。之所以在梁武帝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情况出现,原因有两个:

1、 两汉时期道家的兴起和普遍的群众基础,道家学说虽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但是道教真正的确立是两汉时期,早期统治阶级的思想是道家思想为主导,随着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刘彻采纳,并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在统治阶层形成了儒家替代道家思想事实。但是这样的替代并未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通过几次农民起义,例如黄巾起义让道教得到相当的群众基础。两汉时期佛教的进入,尤其是梁武帝的笃信佛教,让三教达到三足鼎立的情况。

2、 梁武帝本人从小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早年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对儒家和道家都有极深的研究,晚年开始信仰佛教,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在此基础,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涅槃、“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皇帝的力量总是无穷的,梁武帝从《大般涅槃经》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也是国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所以梁武帝提出了“三教合一”“三教同源”更是成了很多人的依据。

有两个事情说明一下,第一,全世界所有佛教徒,只有国佛教的佛教徒吃素,这是国特色,所以,吃素与否,不是衡量一个佛教徒的标准,吃素完全是一个胡扯出来的东西,第二,有专家学者经过所谓的研究,认为国的老子西行,到了印度教会了释迦牟尼,从而造成了佛教产生,老子再继续西行,遇到了耶稣,从而成基督教。我无法评价这些专家学者,因为我不会和没脑子的人计较。

国化是包容的,从而形成了三教的不断融合,著名的例子是昙鸾的故事。

昙鸾,生于北魏孝帝承明元年(476年),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从小学习儒家学说,求学途积劳成疾,为了治疗气疾出门寻访名医,毅然长途跋涉赴南朝梁地求访苦求道教名土陶弘景。陶弘景被其诚意所感动,传其仙经。陶弘景传给他服气法。精神抖擞的昙鸾辞别陶弘景,北归途经洛阳时,遇印度僧人菩提流支。昙驾向对方夸耀自己学得长生不老术,对方大喝一声,训戒说:佛教里有《观无量寿经》。于是昙鸾便抛弃服气法,皈依净土念佛,此奠定了净土教的基础。

从昙鸾开始,国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的高僧,从儒家入,经过道家,最后成为高僧,直到到了元朝,王重阳和丘处机的出现,再次将三教合一拔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尤其是丘处机,被元朝皇帝称为神仙。

国自古用儒家求学,道家养身,佛家求法的人很多,但是两千多年,从未有人得道。哪怕一些成了高僧,也毫无建树。反倒是那些专于道家或者佛教的人,成卓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佛道不能同修。

马跑的快,大象力气大,你希望马和大象交配产生一个即能跑又有力气的物种,这只是可笑的一厢情愿。

还是那句话,道家治幻,佛教求真,这是一个硬币两两面,你只能求一面,如果要硬币竖起来,那么你什么也看不到。

随着西方化的入侵,基督教在传入,儒家逐渐被基督教取代,尤其是在百姓的心,更是如此。近些年国传统化的没落,很多人“痛心疾首”,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一个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那么它必然会受到追捧,当一个化不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别抛弃也是必然。

当今社会开始鼓励什么《弟子规》,这是个多么可笑的事情啊,第一,所谓的《弟子规》不过是清朝不入流,在乡里教书的秀才用了《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意思写了个顺口溜,不要说清朝,是在建国以前,被所有学者不耻,认为是走夫的东西。在2000年以前,国大陆《弟子规》的普及率,几乎为0,只有台湾有部分人学习。第二、《弟子规》的普及和一个传和尚分不开,那是净空法师,2004年,净空的“庐江化教育心”在江西庐江汤池奠基,2006年开始对外招生,到2008年解散之间,总共耗资2亿。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事业”我们不得而知,根据凤凰当年的数据,这个企业在短短的两年间获取了70倍的收益。请注意,是70倍!超过世界所有的生意,包括军火和毒品。且不说赚钱是不是有罪,让一个和尚讲解儒家的东西,这和让一个外国人给国人讲唐诗宋词有什么区别?

【扯远了啊。对不起,觉得这一章被骗了,花钱冤枉的读者,请联系我,我退给您。】

基督教随着西方化进入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妖御六道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