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明末开山刀 > 激烈对抗

激烈对抗

上一章明末开山刀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 ) 崇祯二年,八月初十。

杨应朝,老兵的尸身,还有杨应朝贪没所得的金银珠宝被押送到了京中。

王则之上了份奏折痛斥杨应朝私吞军饷一事,并且他怀疑杨应朝在陈奇瑜当五省总督时就开始私吞军饷,要不然他不会有价值十八万余两的财富。

此事一出满朝皆惊。

庶吉士庄鳌上疏献上“太平十二策”,请求崇祯撤销太监监军的职务。

身为翰林院庶常馆学员的庄鳌妄议朝政,使崇祯很不高兴,于是,他被贬官到京城外。

原本崇祯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有了庄鳌的前车之鉴大臣们肯定不敢再说此事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种做法,直接捅了马蜂窝。

群臣开始争相弹劾各地监军。

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川西道贺自镜,上疏弹劾监察军务的太监孙茂霖为贪私利,放走盗贼。

同时宣府监军太监王坤也上疏崇祯皇帝,监察军务的孙太监确实犯了罪。

崇祯皇帝慌了神,连忙派锦衣卫前去调查,结果确实是贺自镜所述的那样,监军的太监犯了大错。

朝臣们暴发了,他们借机弹劾各地监军太监们一些贪污腐败、专权等丑事。

明朝末年,地方军队实力持续增长,朝廷的权威日益削减,尤其到崇祯朝,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各地受灾严重,地方上军队军饷供应不足,便有些军阀趁势自谋生路,依靠征收当地税收直接养兵。

崇祯皇帝面对外有辽东边患、内有地方势力反弹的情形,觉得必须派信任之人去监察军务,方能遏制这种分离的倾向。

地方官员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不体恤百姓的艰难,横征暴敛。

而廉洁的官员往往又太过迂腐,不善于贯彻朝政。

东北的后金则在崇祯年间数次入关,而满朝臣子却无可耐何,这让崇祯觉得,士大夫们辜负皇家恩德,无法解决朝政稳定问题。

因此崇祯皇帝才不得已起用明成祖朱棣的政策,让太监监军。

自韩一良反贪风暴事件之后,崇祯皇帝更加觉得无可信任之大臣,可信任的只剩下身边的太监了。

所以崇祯依然对监军太监们深信不疑,他不想就这么撤掉他们。

群臣知道光说没有用了,他们就联合各地武将,把监军太监贪没所得军饷找出来。

在人赃俱在的事实下,崇祯皇帝顶不住了。

崇祯皇帝下旨痛斥监军太监们的腐败,宣布废除太监监军制度。

至于被押送回来的杨应朝,更是被崇祯凌迟处死了。

凌迟,又称磔刑,原本是上古时代分裂活的牲畜用以祭神。

后来用于人身,俗称“千刀万剐“,始见于唐末五代,北宋时明文列入法典,与斩、绞并列,是一种对人的最为惨烈的酷刑。

明朝刑法规定,只有谋反或大逆才用凌迟。

崇祯只所以会下令凌迟处死杨应朝,那是因为君臣逼迫他撤消太监监军,事情的起因就是杨应朝。

就在他刚准了宋统殷上疏查贪腐奏折的这个关键时刻,他最信任的太监们贪腐了。

这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耳光,狠狠打在了崇祯的脸上。

如果他不凌迟处死杨应朝,难解他心头之恨。

杨应朝一刀一刀被脔割,鲜血淋漓,痛得厉声哀号,五官挪移,其声震京城,从白天一直哀号到晚上。

直至深夜,行刑之处只剩下了一副带血的骨架。

但是,刑场之中仍旧缭绕着杨应朝哀号的余音。

崇祯最信任的太监们全被撤了监军之职,他很不高兴。

于是,他决定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行动。

崇祯下令,调三千禁军给韩爌,任他为钦差,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命他巡查边军,整顿贪官污吏,严查军饷去向,清查真实兵马。

以内阁首辅为钦差,巡查边军,一时之间震惊朝野。

满朝大臣们和边关武将们被吓的战战兢兢。

惊吓过后就是行动,要知道这些人可都不干净。

如果真被朝爌查出个一二,他们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他们查祖籍,找旧例,全力反对以内阁首辅为钦差的决断。

他们的理由是,内阁首辅一走,谁来行使内阁的票拟权,还有封驳权。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对崇祯派禁军给韩爌这个行为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皇上派禁军给钦差,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皇上不信任他的臣子,他只相信自己的兵马。

他要以自己的兵马作为威慑,震慑那些不轨之徒。

如果真的让朝爌带着三千禁军跑去边关查贪腐,吃空饷一事,十有八九会查出问题来。

武将面对一个无兵的钦差还会硬气些,如果面对带着三千禁军前来的钦差那就不一定硬得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明末开山刀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