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长叹:>
“做官能治好几个人?再说了。现在世道这么乱!做官也不好做,随时都有性命危险。张仲景不愿意做官,选择醉心于医学之道。我是十分认可的。”>
他似想到了什么,目有沉痛、悲愤:>
“战乱延绵,瘟疫死的人比打仗死的还要多!所以瘟疫是大害!必须有人站出来。张仲景能在这危机之时,挺身而出。我很佩服他!也很欣慰世界上能有这样的同道中人。”>
丁凌也附和着真心实意的赞叹了张仲景一番。>
但很快。>
他话题一转。>
“可是……”>
丁凌不解道:>
“张仲景不是南阳人吗?他是如何跟于吉这样的人物认识并有交情的?”>
“呵呵。”>
华佗轻笑:>
“作为真正的医者,行走天下,治病救人,这是常事。我如此,张仲景自然也是如此。也就是去扬州的时候,他意外发现竟有得了瘟疫的百姓喝符水而痊愈的!心中震撼不已。>
问清楚百姓由来后。>
他就亲自上门去找于吉讨教这符水之法了。>
一开始于吉也不愿意搭理他!>
后来见张仲景也是个具备大仁大勇大义之人,且张仲景为人和善,很对他的胃口。>
两人相处不下一年有余,自此成了朋友。>
在张仲景再次要求学符水治疗瘟疫的法门时。>
于吉便教了。>
可惜的是,这符水治疗之法,必须要有内炼呼吸法的劲气配合制符。而且制符的本领也要入化境。>
否则就算学会了,也无用。根本治不了大疫!>
张仲景早已经学会了外炼呼吸法,再学内炼呼吸法,自然是办不到的。>
他医道天赋惊人,但武道天赋实属寻常……”>
华佗缓缓道来。>
把张仲景的事情说了个大概。>
丁凌了然。>
他没有想到这其中还有这样的故事。>
不过想想也正常。>
张仲景这样的人会热衷于更好、更快的治愈之法,实属正常。>
“……张仲景见制符之法无用,就绝了这方面的心思,而且他发现制符之法难度之高,堪比登天。一般的人根本不可能学会。这世界上若有大疫。大概率还是需要用药治疗的!>
所以他便离开了于吉,继续行走四方,搜罗药方、医书的同时,拜访各地名医,去往大疫之地,治理瘟疫……”>
从华佗的口中可以看出来。>
张仲景是一个永远不会自我满足的人。>
他的医道本领一直在进步。>
华佗甚至坦言在这方面他远不如张仲景。>
他做不到张仲景这样痴迷于搜罗医书药方。各种拜访名医、名人。>
“好在张仲景知道我精通医道,在很多年前就为此特意找到了我,跟我深入交流了医道心得足有数月,才离去。所以我跟他的交情还是可以的。”>
丁凌释然。>
“你去找张仲景,让他带你去见于吉。成功率绝对会大上很多!于吉这人虽然不好说话且对看家本领看得极其严实。>
但为人面皮较薄,自尊心极强。>
张仲景知道如何跟他相处……”>
华佗又说了不少。>
丁凌点头。>
随后华佗说张仲景现在云游四海,想要找他,大概率要往荆州长沙郡走。因为那些地方近些年也有不少得大病的人,张仲景跟他一般,哪里有大疫往哪走。>
不过自从跟华佗交流后。>
基本上华佗在北方治疗大疫。>
张仲景在南方。>
当然,有时候一些地域情况很严重的话,华佗也可能会走南方地界。>
张仲景也是一样。>
“拿着我的信去长沙郡长沙城张家府邸处找他。应该能找到。实在是找不到的话,你便跟于吉说你是张仲景的朋友。有这份信件在,张仲景定然不会否认这关系。”>
华佗说着话。>
拿出纸笔,开始刷刷写信。>
写完递给丁凌。>
丁凌接过后,自然是致谢了一番。>
“无需如此。”>
华佗抚须笑道:>
“你我也算是同道中人了。你的天赋无人能比,武道向上之心极为坚定,我就不阻拦你去求道了。只是希望你有朝一日你真的成了这天地间的武神,能为民分忧一二。毕竟这天下大乱,苦的还都是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