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晚唐浮生 > 第十八章 亡国之臣

第十八章 亡国之臣

上一章晚唐浮生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海东青自由翱翔着,飞过山岗,越过森林,划过一片湖泊,出现在了雄伟的城市上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渤海国祚二百年,上京作为都城长达一百四十余年,堪称临渝关外第一雄城。

是的,即便大夏在安东府、营州等地大兴土木,依然没有一座城池比得过上京的雄伟、壮丽与富饶。外城周三十多里已经超过了中原的汴州,与扬州差相仿佛。

一般而言,城周二十里是正常的州城大小。龙泉府城周三十余里,在中原已经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二线大城。

皇城周长六里,相当于中原一个县城大小。作为纯办公地点,上京皇城聚集了渤海国几乎所有的衙署,飞檐翘角,雕廊画栋,瑰丽威严。

宫城城周五里有余,再算上几乎同样大小的园林、液池,这个宫城也算有点档次了,不是什么草头王的宫殿,一般的割据政权,多半还没这么好的皇居呢。

渤海国二百年的积累与底蕴,恐怖如斯!

六月初五,渤海国主大謹撰、王后高氏至北苑踏青,随行的还有大量文武官员。

夏人大举进逼,战事极为紧张,天天都有坏消息传来,大諲撰也是烦闷得透了,故出城散散心。与长安一样,上京也喜欢在城外搞一些禁苑,作为王家游乐、行猎之所。

北苑「北枕忽汗河(牡丹江),南抵王城,西濒大川(牡丹江),东可延至马莲河。」

其实就是牡丹江与上京城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开阔,濒山临水,风景优美。渤海国历代君王在此驰马游猎,策杖击鞠。同时,这里还是渤海禁军的一个重要驻地。

考虑到渤海人曾经去长安考察,绘制蓝图,然后依葫芦画瓢,建设自己的都城。那么北苑有了,肯定还得和长安一样,整个西苑出来。

事实上是有的。

上京城西面到牡丹江之间,有一片平旷之地,东西七八里,南北十余里,地貌多样。

据清代流放宁古塔的文人考证,西苑南缘是低山地带,北与北苑相连,中间是大片的森林、草场、湿地,偶有「石碛数区」作为点缀。渤海人将其改造为了兵营,其实就是上京西面的卫城,与都城呈掎角之势,屯驻禁军守御。

这片区域的西侧边缘,有石桥连通江中小岛。岛上建有亭台楼榭,装饰考究,金碧辉煌。

渤海国主有时候会宿于小岛之上,夜听涛涛江水、飞鸟野兽之声。有时候也会在此大宴群臣,留下了许多诗篇。

渤海,终究是个与高句丽一样文明的国家,并非野蛮人。

他们在东北的传统汉地之外—一般而言,自秦汉以来,汉人主要活动在辽宁南半部分,辽宁北半部分及吉林、黑龙江二省,极少涉足,视为蛮荒—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就文学、农业、冶铁、建筑水平而言,自辽至清,长达千年的时间内,可能是阶段性高峰了。至少,渤海国灭亡之后,没听说过这片区域有多少人会吟诗作画,钻研书法文章的。

今日大諲撰没了吟诗作画的兴趣,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野蜂飞舞的花园,他满脸阴鸷,一副愤怒、生气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王后高氏张了张嘴,想要解劝,终究叹了口气,没说什么。以裴璆为首的渤海大族成员左顾右盼,窃窃私语。

渤海国其实是典型的门阀政治,国中有二十八望姓,以大氏为首。

大氏之外,还有高氏、张氏、杨氏、窦氏、乌氏、李氏等「右姓」,此皆国中顶级门阀。高氏是高句丽后裔,剩下的多为粟末靺鞨人取的汉姓。

渤海灭亡后,文明大踏步倒退,这些渤海望族的姓氏又经历了一番演变。

比如,张氏慢慢演变成了

「章佳氏」,杨氏变成了「杨佳氏」,乌氏变成了「乌扎拉氏」,李氏变成「李佳氏」等。

「右姓」之外,还有次一等的姓氏,如贺氏、裴氏、崔氏、申氏、辛氏、文氏等,多为汉人,也有高句丽人,不过现在都是渤海人了。

门阀们的态度其实很微妙,这是渤海国主大諲撰苦恼的地方。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朕非亡国之君」,这些门阀都他妈是「亡国之臣」,搞得他想振作一番,都困难重重。

「战事紧急,一日数变,夏人已围东牟山、敖东城,诸卿可有良策?」大諲撰已经把鞠杖拿到手里了,又扔给了太监,愁眉不展地问道。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

大諲撰脸上青气一闪,双拳已下意识紧握。

他今年刚满二十,正是不服输的年纪。在他看来,朝中非得好好整顿一番,多杀几个人,这些门阀们才会感到害怕,才能老老实实做事。

将宰相乌炤度下狱,一直是他的得意之作。不然的话,臣子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晚唐浮生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