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异议,达这便号令各营军士,收毕即往西北移营。”
说罢,乌达大步走开,唤住偏将军郑通福,指手划脚吩咐了一阵。郑通福很奇怪都督今天的动作怎么这么夸张,但还是遵命传令去了。
十几天之后……
海都军骁将完颜思虎,引一支精悍骑兵,从德里西北五六百里外的海都军大本营出发,特意绕进德里西面的沙漠地带以隐藏踪迹,一番跋涉之后,才趁着凌晨未明之时,突然出现在德里西南面!途径一条河流,河上有桥,海都军一个突击,守桥军士措手不及,四散而去,虽然仓促中还想放火烧桥,但是火焰很快就被海都军灭掉。随后,完颜思虎立即率领这数千精兵,向着盛产粮食的地区汹涌扑来!完颜思虎之后,还有另外两名将军:忙吉特、石抹哈腊不花,带着万余骑步兵,跟随而进!
海都听了探子的报告,策划了这次出兵,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抢粮,更是为了派一军占领德里西南部地区,凭着当地刚收割的粮食足以立足;主力再从西北方大举进逼德里,一鼓作气将德里城拿下!
这时候,海都算算时间,估计南印度联军已经在动手了,正好两面夹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灭亡德里朝!这是必须抓紧的时机,因为海都军先前大反攻时所掠夺的粮草,至此已经所剩不多;至于通过阿富汗地区从本土腹地转运,则又被车臣军伙同当地剽悍不驯的刁民将运输线严重骚扰,本土的粮食难以运到。因此,在这机会与困难并存的处境下,海都决定以秋收为契机,一举攻克德里!
(待续本回下)
版本:7.0、7.1
日期:2005-04-12、2006-01-05
作者信箱:mianbugaise@sohu.com
读者群:4916828
本节读者回应:(于mm.yhiu.com“风雪山头”)
牛奶泡电脑:印度版蒋干盗书?
人面桃花:乌达在印度也搞起大生产运动,看来我党我军的法宝在哪儿都能用。不改兄是不是想把乌达写成王震,来个“王震威镇大西北,乌达横扫北印度”?
沧海基石:原文“绝望、悲观的情绪垄断了朝廷。”——情绪又不是“微软”,怎么能“垄断”?建议还是改为“笼罩”看起来舒服。“朝廷”也似乎没有“朝野”更恰当。
面不改色:前者为修辞方法中的“拟人”,不改。后者改,“朝野”确实比较好。
小刀:三国?估计该是连同阿塞拜疆国王泰屯吧,不过,小弟有点奇怪,怎么这国王都远征万里,也忒猛了点吧。
面不改色: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御驾亲征比较少一些(其实也不少啦),西方君王的命更没那么贵重,就算最主要的帝国、王国,例如神圣罗马帝国、英王国,君主都是常常远征的。与成吉思汗同时代的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还曾经因为亲自进行遥远的东征而被弟弟篡了位,流落外邦。与忽必烈同时代的德皇鲁道夫一世、英王爱德华一世,加上法王菲利普三世,这几个都是经常亲自远征的。鲁道夫和他的继任者阿道夫、阿尔伯希特史实上打下了很大版图,他的帝国被后世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第三帝国恰好也有个阿道夫——阿道夫·希特勒)。爱德华经过亲征,奠定了英伦三邦统一的基础。菲利普于东征战役中死于北非,是被哈夫斯朝(突尼斯的伊斯兰王朝)苏丹孟塔西杀死的。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