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恐怖小说 >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 > 第237章秦国的调整

第237章秦国的调整

上一章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  在山东六国人的眼中,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国,自然不仅仅是因为秦国的侵略心极为重。

更加重要的,而是秦国发动战争的迅速,以及国库之内充足的军备。

山东六国那迟缓的效率,朝堂上下的**,动员全国的大军都不过他两三个月,那以秦国完全被法家变成了一架机器的状态,他的效率又如何呢!

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在赵国拿下太原郡,韩国的新郑之围被解,残破的东郡被魏国15万大军肆意的侵略,秦国全国的力量已经被彻底的动员了起来。

之前就过,秦国原本的领土,以五十年以上来计算,这段时间足够三代人的成长,也足够秦国将他们彻底地转化成一个秦国人了。

这段时间,秦国的人口为500万,而之后的五十年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多了近一半的领土。

这些领土之上,尽管因为战争损失的许多,但也加了500万人口。

但秦国真正能利用的,不过是那500万人。

之前从这五百万人中,就已经抽出了他80万人参军,已经是秦国勉强能够做到的了。

不过那指的是平常较为和平的时期,如今都快到了灭国的时候,哪还能顾得了这么多。

按照战国时期的惯例,五口一户出一丁当兵。

至500万人,就能够出他100万人参军,除去之前的80万,还能再抽出他20万人,这20万都是能征善战的老秦人,对于秦国的忠心,那是不要的。

而剩下的500万人中,分为几部分,最主要的还是赵国、魏国、韩国、楚国,这四个国家的遗民,还有一部分就是灭了周王朝而得到的。

其中上面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大部分都不可以相信,但灭了周王朝得到的人口,还是可以相信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到底有没有被灭。

山东六国至今还在存在,他们也一直在秦国的统治区,试图煽动那里的百姓,让他们重新起义,回归韩国的怀抱。

因为这些六国人恶心人的举动,使得秦朝新占的统治区人心惶惶,到处都有人想着回归原来的国家。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秦法的苛严,让那些六国的百姓十分不适应。

不过,秦王嬴政从这些六国故地的土地上,排除了一部分不信任的人,从中挑选出一批忠于秦国,值得信任的人参军。

再加上周王朝故地,那里已经彻底归心秦国的人口,也增招一些兵马,两边凑合凑合,倒也征召出了他20万人。

加上秦国本土能够派出的20万,两者相合,竟有40万大军能够出征。

40万大军,虽然数量庞大无比,足以让六国任何一个国家感到恐惧。

但面对所有国家合力来,有着足够边疆地盘要守的秦国,派出这种数量的军队去面对六国的进攻,还是力有未逮。

因此,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了。

自从太原郡被赵国攻占,秦王得到消息之后,就已然明白,之前攻占赵国的北地两郡,已经难以守住。

太原郡已失,那么孤悬于塞外的北方雁门郡,已经成了一个孤地,再也难以统治。

因此,秦王直接下令,让雁门郡的边军和部分地方守军,全部沿着长城南下,擦着太原郡的边口,退回到上郡。

对于这一部分撤退的边军,赵国并没有试图阻拦,若是将他们留在雁门郡,没有退路的秦军必将誓死抵抗。

而之前在太原郡上演的军民里外勾结,共同打击秦国侵略者的戏,想要在雁门郡再次重演,怕是难的很。

这除了秦军有所防备,定然不会让赵国轻易得逞之外,还有雁门郡这块地盘,地广人稀,统共加起来也不过他20万人左右,难以撼动这雁门郡总数加起来有6万的秦军。

还不如放这些秦军退回去,他赵国好没有一点损失的接收整个雁门郡,不费一兵一卒,就扩地千里,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些撤回的秦军,全部都接受秦王的命令,在上郡就地留守,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和东方的赵国有可能的进攻。

此时的上郡,本地留守的军队和边军就有他万人,加上从雁门郡撤下来的6万,足足有着他1万大军。

这么庞大的数量,留守一个的上郡,防备那些游牧民和赵国人的进攻,自然是绰绰有余。

起码,有了防备的上郡守军,能够在赵国倾国之力的攻击下,因为是本土作战,赵国不可能施行什么内乱,可以支撑较长一段时间,几个月半年是没有问题的。

俄正在被魏国肆虐的东郡,还有东郡西边的陶郡,也被嬴政下令放弃,所有剩下的守军,全部撤退。

这一声令下,两军的守军动了起来,而相应的,正在猛攻东郡的魏军,也停下了他们的脚步。

魏国的军队,在魏王的下令下,正在秦军的一盘,冷冷地看着他们,从东郡和陶郡撤离,每一个县的秦国守军撤走,魏**队就会赶去接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