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带着系统来大唐 > 第二百八十六章 免费打井蜀商临

第二百八十六章 免费打井蜀商临

上一章带着系统来大唐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在更多的人学习钻井技术中,二月初一到来,换算成阳历是三月十四日。

李成器组建的三个工匠联盟学会了,正在东西两市免费钻井。

由于长安城各坊的厕所是茅坑,粪水会向下渗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上下雨的水同样往下渗,带着粪水的一些东西就越来越往下。

长安河流多,水井不用挖很深,粪水自然污染了井水。

不过在地下有泥土算是过滤,同时喝习惯了,有抗体。

外来长安的人总生病,水土不服,一个是所含的矿物不同,另一个细菌不同。

李成器为了练手,要在东西两市给各钻十口深井,三十丈深的那种。

风力、人力、畜力,轮换着上。

看热闹的人多,一下子让东西两市的小吃摊子高兴了。

工部的人学习、记录,归属于朝廷的木匠、铁匠在努力打造零件。

其他未加入联盟的工匠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大,零件过多,自己打造一年也造不出来。

关键是没钱造,一个大的钻井台,跟个二三层的房子一样。

“这些工匠签的契太严了,带不走。”有蜀地过来卖东西的商人看到后急得直跺脚。

尤其是运盐过来的卖的人,他们知道新的打井方法用在哪个地方最适合。

他们找过三个联盟的负责人,许下重利,没一个联盟答应。

他们也找过工匠,找一个人,对方说无能为力,找一群人,大家一起拒绝。

工匠的家在长安,又签了契书,关键是太医署开始培养更多的医生。

官学的课程里包含了医学,一个个认真学的学子,可以多一条生路。

不想学的,只为了考科举的生徒,只能拼一条路。

李易目前为止提供了七本医书,本草纲目写的时间最长,其他选择常见病的薄一点的书抄。

大量的医疗人员为了拿到医书,给人免费诊断,只卖个药钱。

在长安生活,生命似乎更有保障。

蜀地大盐商,再找工部,居然有人帮忙联系上了魏知古,就是把帖子递到魏知古面前了。

魏知古看了看,让他施加压力给三个联盟,至少弄出一些人。

他好心地叫人回一句话:干旱将至,凡打井之匠,当以助民取水为先。

蜀地来的人继续找人,找到的人不知晓联盟情况的,没办法,知晓的根本不敢答应。

宋王的联盟,宋王和别的王不一样。

别的王若是把哪个民居给点了,没死人,陛下也要处罚。

换成宋王去放把火,没死人,陛下会亲自掏钱赔。

或许还能跟宋王说:长兄,咱在城外专门盖房子给你点着玩儿,烧完了再盖,盖完了再点。

蜀地繁荣,蜀商有钱,却发现京官不好见啊,四品以上的一个都没见到,实权的。

散官在平康坊倒是能看到,天上人间偶尔可遇。

“就是这里,过了河就是,打听出来了,庄子有个少年东主李易,他给出的钻井方法。”

一群蜀地豪商多方打探之下,终于确定,李易是发明者,而且庄子上的工匠很厉害。

他们准备联合起来跟李易谈个条件,到灞水桥。

桥边有不少匹马,还有窝棚。

桥上人来人往,从河这边看过去,那边房屋连成片。

“赵冠他们就是胆子小,听了一些传闻还信以为真,这庄子里的人能叫平康坊联合起来拒绝某一个人?”

队伍里有人说,他们找到了同乡,去年就在这里的人,今年还没准备好货物回去。

结果找到一个就说不行,李易不可能跟谁走,庄子上的工匠同样不会离开。

年都是在路上过的蜀商们不信,觉得凭借自己等人的财力,没有办不到的事。

不就是个太中大夫么,从四品下的文散官,拿钱砸。

“走,一起去,叫那少年见识一下我蜀地之锦绣。”有人准备过桥。

他说的锦绣是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料,蜀锦,确实是好东西。

“站住。”一群人刚要上桥,旁边窝棚里站出来几个人,手上端着弩。

“别,别对着我,万一松了呢。”商人们纷纷避让,不想站在弩前面。

他们看出来人的服装,千牛卫。

你们不守着陛下搞仪仗,跑到桥头窝棚里作甚?

“想过去?干什么?”一个军士走出来,手上拿着一个咬了一口的大肉包子问。

早饭还没吃完,刚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带着系统来大唐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