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曰‘道’,其二曰‘业’,其三曰‘俗’,其四曰‘魔’?>
此时此刻,石九阳调动并聚集所有的心神,死死地记着许广陵所说的每一个字!>
以真一境修者的能力,自然是用不着如此吃力的,所以事实上,石九阳是把此时许广陵的整个动作神态,以一种类似于“全息”的方式,给持续地刻印于脑海之中。>
许广陵此时所讲的东西,对他有没有用不知道,但一定对他师尊有用!>
这是石九阳的本能,或者说直觉。>
而他也一直就靠着这直觉走到了今天!>
这事说来稀奇,但其实一点都不稀少更一点都不奇怪,任何一个在修行上有所成就的修者,多多少少都会有着这方面的天赋,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漫长修行中,在无数个细致且琐碎的可选择中,选择那些正确的或者说更合理的选项。>
然后这些正确和合理一点点叠加,导致他们最终的出类拔萃。>
别的事不好说,但修行就是这样,大的道路和方向由传承或老师长辈等决定,不过这只能决定你“不会错”,却不能决定你“是不是对了”。>
不是身处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上,就一切抵定了的。>
你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而这“一步一步”,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再具体到每一天的每一个朝夕乃至昼夜,其实都需要你做出选择。>
是每一个朝夕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向左或向右决定最终,而不是某一天的某一个关键性的选择!>
没有那个关键!>
修行上,唯一的一个关键就是传承,就是入门,就是师和法!>
而在此之后,就没有什么关键了,所有的关键,都被融化融解融入在了无数个朝朝夕夕之中,而那些朝朝夕夕,全都是很平常的日子,平常到根本没有什么大决定让你做。>
“择生死易,择对错易。”>
“择生生难,择对对难。”>
这是石九阳在万药宗的一本道书中所看到的话,那时已经是他晋入真一境之后了,而当时看到这话,石九阳直接就呆住了。>
回首过往,才发现以往的修行,悉皆如此!>
很多时候,乃至绝大多数时候,你不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选择,你是在这也正确那也正确之间选择,你是在这也可以那也可以之间选择!>
但事实上,正确和正确,是有高低的,这也可以和那也可以,也是有着非常模糊但却真实存在着的差距的!>
如何分辨这高低?>
如何明晰这差距?>
很多时候,乃至绝大多数时候,传承不能解决,师长不能解决,师兄弟姐妹乃至其他同修不能解决。>
甚至,你自己也不能解决!>
这里指的是你的心性、认识等等,全都不能帮你解决。>
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的什么?>
一个看起来很荒谬但实际上却主宰着每一个修者的东西——>
直觉!>
而此时,石九阳的直觉便再次发挥了作用,使得他此时完全竭尽所有能力地,去尽可能“拓印”许广陵此时讲述时的一切细节。>
而在这种情况下,许广陵的每一个声音,都像一道惊雷般,轰入他的心中,乃至直入心底。>
“魔者,欲也。饮食,男女,是其两大核心和支柱。”>
“一切生灵,有情或无情,凡有生之年,凡有识之日,其识其念,便俱被此二者笼罩,须臾可离,短暂可离,而长久不可离。”>
“若生灵堕落,堕落至无可再堕、无可再落,其心识念中,其它一切都将消解,而独有此二念,永在徘徊,更因别无它念,此二念将愈燃愈炽。”>
“是以,魔者愈多,非魔者便愈少,魔者愈长,非魔者便愈消。”>
“而魔者不可去。”>
石九阳的整个身心,都在颤栗。>
而这种无以形容的颤栗,也把他的整个身心状态,拉扯入了一种道书中有所记载但却连道书也难以描述的临时境界之中。>
“俗者,消遣也。”>
“生命本无指向,身外一切,都是指向,都是心识念之所投注,凡身外新、奇、殊、绝之人事诸物,俱可牵引身内心识念之运转,使之散漫无定时。”>
“此是生灵升腾之机,此亦生灵堕落之机。”>
“此是生灵开化之机,此亦生灵蒙昧之机。”>
“升落所系,灵昧所系,此是一片广阔之海,广阔之中,是大平静,平静之下,有大恐怖。”>
“此恐怖可去,而去恐怖则无广阔。”>
放于桌下的两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