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明末开山刀 > 援兵溃散

援兵溃散

上一章明末开山刀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 ) 这时,袁崇焕亲自带领九千兵马,急转南进,实施其第二步想法就是把后金的军队阻截在蓟州。

袁崇焕于十一月初五日,督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等率领骑兵,亲自疾驰入关,保卫北京。

至此,袁崇焕在关外的三员大将——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全部带到关内,可见袁崇焕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誓死保卫京师。

十一月初九,袁崇焕到了蓟州顺天府。

初十日,袁军驰入蓟州。

蓟州是横在遵化与通州之间的屏障,距离北京东郊通州约140里。

袁军在蓟州阻截,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十一月初十,袁崇焕上疏崇祯帝说:“我们进入蓟州让兵马稍微休息一下,细致地侦察一下敌我形势,然后严格注意后金军的动向,奋力阻截住他们,一定不会让后金军越过蓟西”。

皇太极知道袁崇焕在蓟州阻截他,并未与其交锋,潜越蓟州。

十一月十四日,袁崇焕的斥候侦察到后金军大队潜越蓟西。

这样袁崇焕在蓟州拦截皇太极军队的计划落空了。

袁崇焕在蓟州拦截失败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往西尾随追击后金军,而是往位于蓟州西南的河西务。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的军队到达河西务。

河西务在天津和北京之间,大约离北京120里,位于三河西南、通州东南。

这时候皇太极军队已在通州附近,他选择了绕过通州,直奔北京。

面对后金军的大举进攻,崇祯帝乱了方寸。

崇祯帝谕袁崇焕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

这时共有四个镇的明军前来勤王,除袁崇焕驻蓟州外,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

为了加强北京城防,崇祯帝下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同时,还让太监来守城。

同时,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也来到北京城德胜门外扎营。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率八旗军兵临北京城下。

在京师布防的这段时间内,有一支援兵还没发挥作用就溃散了。

这就是距离京师最近的宣府援兵。

宣府巡抚耿如杞得知京师危机之后,自告奋勇,带着他的抚标营精骑,还有张鸿功的八千精骑驰援京师。

等他们到达京师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二十六了。

按照明朝的规定,军队在到达驻地的当天不准开粮。

耿如杞和张鸿功率领的精骑到达京畿地区,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一下,就被兵部叫去驻守顺天府的通州城。

这二人还算得上恪尽职守、忠君爱国,接到命令后,二话没说,就率领队伍奔向通州城。

他们刚刚赶到通州城,兵部又叫他前去防守昌平城。

做臣子的就得服从命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去昌平!

可兵部朝令夕改的本事实在太强了,他们刚跑到昌平,兵部又叫他前去驻守良乡,真不明白兵部这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没有事情做,拿张鸿功寻开心。

怎么说呢?

通州在京城东南,昌平在京城正北,良乡在北京西南。

三地间距在百里之上,别说士兵受不了,就是战马也受不了。

他们二人统率的军队三天换了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没有待够一天,驻地官员自然不会开粮仓给他们粮食。

两人的队伍饿了三天肚子,怎么办?

耿如杞不说话,张鸿功就开始纵部劫掠,抢百姓们的粮食来吃。

耿如杞麾下的抚标营同样饿坏了,他们饿红了眼,就跟着张鸿功的队伍一起开始抢掠,耿如杞见状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崇祯听闻此事之后,龙颜大怒,金兵还没到,他的兵却已经开始抢掠百姓了。

崇祯认为,这些兵马之所以会四处劫掠,完全是张鸿功和耿如杞没有约束好士兵。

于是崇祯立即命令锦衣卫缇骑,将张鸿功与耿如杞逮到了北镇抚司诏狱。

统帅都被抓了,宣府援兵一下子慌了神,要知道实施抢掠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前来勤王,不给粮吃就算了,现在统率也被抓了,霎时间这些兵士们惊慌失措,一哄而散,往山西逃去。

崇祯听到这些兵马溃逃之后,更怒了,他把罪责全都推到了耿如纪和张鸿功身上。

十二月初,前来勤王的耿如杞和张鸿功糊里糊涂的就被崇祯斩了。

入京勤王,谁先赶到,就能留下更多的好印象,将来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耿如杞自告奋勇的进京勤王,抱的就是这种想法,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勤王之举会要了他的性命。

抱着和他同样想法的还有甘肃巡抚梅之焕。

梅之焕和杨嘉谟不顾士兵们携带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明末开山刀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