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出枪者 > 169.第169节 大酒缸

169.第169节 大酒缸

上一章出枪者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西四牌楼大街上的激烈交火声,方圆几里内都受到了震动。晚上堪堪接近七点钟的光景,街道上的行人也还不少。而听到打枪以及手雷爆炸的闷响,多数路人立即选择了逃离,但不乏好事者壮着胆子向事发地点遮遮掩掩地靠拢。

羊市大街与西四牌楼大街的十字路口,眼下便是这么一番景象:不时有受到惊扰的路人从交火的方向奔跑过来,也有为数不多的人在朝着响枪的地点试探着行进。

八路军敌工组长陆传家,就是后者中的一员。

陆传家正是从东西走向的羊市大街上拐过来的——五六分钟前,他刚刚离开一家名为“三江大酒缸”的卖酒铺子,铺子的掌柜郑三江,便是八路军平西先遣大队在北平城内的接应人。

北平的卖酒铺子,有着约定俗成的奇特称谓:大酒缸。铺子里面往往摆着五六口乃至更多的大缸,缸的底部埋在地下,露在地面的大约三分之二左右。缸内则装着清一色的烧刀子高粱酒,这种烧刀子,堪称北平酒徒的至爱。

有意思的是,大酒缸绝不单纯做零售卖酒的生意,它其实更像是一家家小酒馆——半埋在地下的酒缸,缸口都用厚重的油漆木质圆盖严严实实地罩着,看上去就像一张张鼓起肚子的圆桌了,那上面总是摆着一碟碟下酒用的小菜。而每个酒缸的四周,又都摆着同样为木质的条凳。如此一番布置,走进来的人便有了一种进入酒馆的感觉。

只不过,大酒缸的下酒菜均为小凉菜,掌柜是不提供煎炒烹炸各式菜肴的,也压根儿没有煎炒烹炸的厨房。酒客们打来酒,仅能就着酒缸盖上的一碟碟小凉菜下酒。

这样的大酒缸卖酒铺子在北平的四九城内并不罕见,照顾其生意的酒徒更是趋之若鹜。老家在河北阜平的郑掌柜,于羊市大街上经营这家“三江大酒缸”的年头并不长,却也招徕了数量可观的忠实酒客,生意可谓兴隆。

其实,陆传家对这个依靠阜平抗日根据地的内线建立起来的联络点,并不十分中意——明摆着,三江大酒缸虽然算不上顾客盈门,但一天下来,进进出出的酒徒也有十几、二十几人之众,绝对是人多眼杂之地。按照敌工组长的意愿,他更希望能够选择一个不太起眼的门市来做掩护。

然而毕竟是带领着敌工组的人员初来乍到,当务之急是要在北平城内尽快立足。就目前来看,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能够在北平城内找到的落脚点,属这家大酒缸最为稳妥了:郑三江的父亲,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阜平县农民救国会的积极分子。

难得这位年轻的郑掌柜识大局、顾大体,在接到八路军捎给他的乃父家书之后,极为痛快地答应将自己的卖酒铺子给抗战部队做联络之地。这无疑是提着脑袋做事,郑掌柜算是豁出去了。

于是,八路军平西先遣大队敌工组长,就将自己的两个部下同时安排到了卖酒铺子当中,名义上是小工,赶着大车定期从北平郊区的酿酒作坊运输货物。这个傍晚,他刚刚与这两名部下接头,交代了接下来布置给他们的几项任务。

就在他离开三江大酒缸、从羊市大街转到西四牌楼大街准备搭乘有轨电车回住处之际,却意外地卷入了突然爆发的街头枪战!他近在咫尺地目睹了从十字路口朝着响枪之处奔去的三名日军哨兵。这一幕让他猛然想起了今天早上在晓市听到的那则传闻:昨晚和平门附近的平安里胡同口有日军哨兵遭到袭杀。

莫非又来了?!究竟是什么人做的呢?既惶惑又兴奋的陆传家,只犹豫了两秒钟,便决定冒险靠上去,探个究竟!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出枪者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