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悔?”
“绝不反悔!”
呵呵,李二锤心中暗喜。
老子貌似赚了,送上门的免费劳力,老子自然要。
这个就要从厢军的职责说起了。
北宋时期,厢兵主要从事各种劳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也就是说,干活是主要的,打仗是次要的。
老子重建沐家寨最缺什么,除了钱粮,还缺人,尤其是技术工人。
然后,李二锤就问:“会打铁的有没有?”
杨延朗点头。
“会烧砖的有没有?”
杨延朗扭过头白了李二锤一眼,又点头。
“会木工的有没有?”
杨延朗干脆哼了一声,不回答了。
齐活!简直是缺什么来什么,非常完美,老子很满意啊。
李二锤哈哈大笑几声,今天貌似收获很大。
片刻之后,李二锤的笑容就僵住了,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然后就小心翼翼地问道:“会打仗的有没有?”
杨延朗的肩膀抖动了一下,没有说话,他沉默了。
靠,什么意思?
杨延朗沉默了良久,叹口气,才慢慢转过身,说道:“说实话,会打仗的人不多,我们一路上都在操演,我想勉强算会吧?”
天哪!可怜的杨延朗。
厢兵不会打仗,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李二锤还是很同情这位未来的大宋良将。
带着一帮不会打仗的厢兵,跋山涉水来剿匪,不就是来送死么?
幸亏那帮党项盗匪被自己几炮送上了天。
否则,想想都让人后怕。
李二锤就觉得心情很沉重,他低沉着声音问道:“他们大概多久能到?”
杨延朗说道:“应该在月底吧?”
李二锤沉思了一会说道:“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家属们来了以后,将他们安置在沐家寨如何?”
“什么?”沐蓉一听就急了。
沐家寨也是刚刚解决了温饱,现在又弄几千人过去,能养得活吗?
李二锤拍拍沐蓉的肩膀,轻松地笑了笑说:“我大致算了一下,问题是不大的。”
厢军自然是有军饷的,虽然比禁军差,不饿肚子还是能够保证的,怕的就是不能够及时到位和短斤缺粮。
厢军的军饷主要有两种,“口食米”日至二升,“月粮米”月至二十四石。
再加上和钱多多约定的每月五百石粮食,只要中间不出岔子,填饱肚子总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再算上各种营生的进项和入秋以后的收成,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或许,一二年之后,一座新的城镇就会在沐家寨的旧址上拔地而起。
杨延朗自然看出了此中的困难,也不强求,便说道:“如果不行就算了,让他们在附近开荒种地也行。”
李二锤宽慰杨延朗道:“呵呵,世兄放心,我觉得没问题!”
“兵不在多而在精,世兄不如挑一些精兵出来,好好操练,剩下的人就送到沐家寨开荒种地去吧。”
这句话自然就是建议了。
这段时间,李二锤一直都在思考沐家寨的重建问题。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吃、住、行的问题,还有工、农、商业发展的问题。
说白了,沐家寨不能指望别人“输血”,自己要有强大的“造血”功能才行。
打造一个大宋最强悍、最富裕的城镇出来,才是李二锤的远大目标。
既然李二锤说没有问题,大家也就不再争论。
然后,沐蓉就问:“二锤哥,我们还去李家吗?”
李二锤这才想起来,今天的主要事情是去探查李家的情况,自己竟然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尴尬地笑笑,看向杨延朗的背影问道:“杨世兄和我们一起去吧,然后,再去探望李二狗如何?”
杨延朗自然也无不可。
牛车晃晃悠悠地进了城门,这次就是很明显地享受特权了。
自家的将主就坐在牛车上,那些厢军的兵勇哪里还敢盘查,早就站得笔直,炯炯有神地行注目礼了。
李家的位置大致在县城的东北角,要走过一段主街,在那条小河的南岸拐进巷子,就可以到了。
盗匪作乱的那些日子,李二锤每天都在关注各家遭袭的情况,七大家族的位置基本上也都摸清了。
反正也是沿着县城的主街走,还可以顺便看看离石县商业恢复的情况。
街道边的商铺已经陆续开业,整个街道上的人却并不多。
想想也是,盗匪也不过刚刚覆灭两天,百姓们大致还在惊惧中舔舐伤口。
外伤好治,心伤难医啊。
要恢复昔日的热闹,大致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光。
在大黑牛的脚下,依然还能看到暗红色的印迹,自然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