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 > 第二章 荆山书院

第二章 荆山书院

上一章三国志之辅佐刘备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在荆州军的大力宣传下,大多数的难民都同意了迁往南方的方案.虽然路途遥远,虽然背井离乡,但在这烽火连天的乱世中,没有什么比生命得到保障,获得属于自己得以块土地更重要的了.

于是在荆州政府的良好组织下,从汝南到江夏,江陵的官道上出现了这样的奇景,不断有成群结队,衣衫褴褛的百姓在官兵亲切照顾下赶往江南,虽然每一个人都是风尘仆仆,但在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到一种东西在流动,那就是希望.

由于荆州密探的煽动,加上徐州百姓一直怀念这刘备统治的时期,后来这样的南迁热潮更是导致了徐州和淮南两地富户的集体外逃,等在前线忙的焦头烂额的曹操收到消息封锁边境,已经是为时晚矣.

从建安四年七月到建安五年一月的六个月中,先后几百万人用各种方法逃到了荆州南部,他们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由于他们饱受战乱之苦,所以特别渴望能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精神,蜀国只靠着这一代人就得到了四个绝不输于中原的繁华州郡.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由于大量人口迁移,这个荆州政府的行政能力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几乎所有人都忙的手忙脚乱,然而陆羽却惊奇的发现在这种时候他竟然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作,在荆州政府那环环相扣,高速运转的结构中,陆羽发现自己竟成了一个闲人.其实在陆羽改造的行政体系中,陆羽起到的只是帮助刘备决策的作用,其他的具体工作都被无限度下放了,可以说在大方向定下后陆羽在其中的精神作用远大于他的实际作用.

乐得清闲的陆羽带着一批泥瓦匠跑道了城外的荆山上,开始了他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个计划.

不到一个月,荆山的从林掩映中出现了一所红砖绿瓦的书院,一旁是傲然耸立的巍峨荆山,另一旁是清澈见底的白水潭.

这是陆羽对这个时代文化结构改造的第一次尝试,由于牵涉太大,陆羽对文化领域的改革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只看他之前的几次改革都没有触及教育文化就可想而知.

陆羽知道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人才都深受他的熏陶,要想改变这种单一的取材模式,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而陆羽迈出的第一部,就是希望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学习杂学的风气,他将不久前根据自己了解的现代知识和遁甲天书写成的几本书拿出来,传授给书院招收的学生,随着一批一批的学生毕业,这种风气就会流传开来.

一旦达到一定程度,他就会提出用考试这些知识来选拔官员.像如果要考工部的官员,就要考物理,化学,生物等几门.

其实古来为什么如此多人苦读那些"圣人之言",为一字而穷经白首,下笔万言,大部分的原因在于这些可以当上官.

陆羽相信权利的诱惑一定会改变几百年来已经渐渐有些僵硬的文化制度.

由于陆羽把黄虚彦,司马徽等荆襄名士都搬到了书院,所以书院招生的事情十分顺利,三千个名额不出十天就报满了,以至于一些从外地赶来得学子怏怏而归.

说起将黄虚彦,司马徽等人请来还颇费了一番周折,这些所谓的大儒都是一个个自命隐士的人物,尧是陆羽费尽了唇舌,也没让他们眼皮抬一抬,最后陆羽不得不搬出自己写的几本教材,没想到司马徽等人大感兴趣,一个劲向陆羽追问其中的问题。结果最后一个个都被勾到书院里来了。

陆羽给学生准备了十本教材,分别是《算术》,《几何》,《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法律》,《营商》,《医术》,《兵法》。

这些书都是陆羽根据记忆勉强写出来的,除了医术和兵法来源于遁甲天书,还算颇有深度外,算术,几何,物理,化学等根本只有初中水平,法律和商业更是幼稚,只是记录了陆羽前世的所见所闻。

此时的陆羽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被后世称为“陆氏十策”的书给当时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

由于陆羽在新野时就和工匠们一起研制出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随着新野的商队飞快的传遍了全国。所以当陆羽将教材发下去后,很多没能进入书院的学子就将教材借去翻印,结果这些书的传播一发不可收拾,数十天内,就被翻印了几十万本出现全国各地,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陆羽的名字。如果说以前陆羽只是很有名气的话,那现在就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了。

当然这一切,陆羽都不知道。他此时正在忙于制定荆山书院的校规。

荆山学院需要学习三年才能毕业,第一年时十门课都要学,只有每一门都达到合格成绩,才能通过。如果一个学生三年不能通过,他就将被劝退。

第二年,学生可以选自己最喜欢的几门来专修。而第三年学生必须在自己所选的专业上作出一定成绩,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毕业。

另外学院还有学生必须每天早起跑步练懆,晚上必须按时息灯睡觉等等规定。

当然陆羽一心打造的书院不是个死板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三国志之辅佐刘备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