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北宋小商户 > 第200章 春闱大笔

第200章 春闱大笔

上一章北宋小商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兹事体大,贤侄以为当真可行?”

“如何不可行,徐伯伯有这样的想法,就已经是往成圣之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呐!”

听闻老徐竟然主动提出要在科举试卷中加入数学题的想法,王浩顿时便来了精神。

“莫要油腔滑调!老夫问你当真可行?”

徐明诚严肃道,这真不是开玩笑的,此例一开,影响太大,自己怕是会被弹章给淹没,还能不能完整的坐在这个位子上也是个未知数。

“行自然是可行的,小侄之前就说过,数学这门课程,重如基石。

不过徐伯伯若是担心在科举试题中加入数学提会引起某些人的反感,小侄倒有个这种的法子。”

“哦?如何个折中法?快快道来。”

“咱们可以将数学题作为一种附加题出现,做对做错,甚至做与不做,皆不作为评判考生成绩的依据。”

“如此做法,意义何在?岂不多此一举?”

“首次加入,只是作为一个传递的信号而已,其目的只是让考生们知道,这科举试题,往后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此说来,倒也有几分道理。”

“徐伯伯可曾想好了试题?”

“未曾想好,老夫正想着去义学之中请蝶儿帮着出几道算学题……呵呵呵。”

说到这里,徐明诚不禁苦笑起来,想不到这堂堂科举试题,竟然要请蝶儿那个小丫头帮忙出题,细想起来也确实荒唐了些。

“不如就由小侄代劳如何?”

“哦?贤侄可也懂那双数相乘的心算之法?”

“这有何难?”

王浩大言不惭道,老脸不显丝毫异色,心说咱可以打草稿呀。

再说了,听你老徐的口气貌似只打算出些最基本的口算?

这哪成!最起码也得弄上来上几段方程式跟几何题吧。

当下便取了纸笔想要临场发挥一番,连义学的教材差不多都是自己编的,出一张小学生水平的数学试卷,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贤侄要做甚?”

一旁的老徐见着王浩的举动疑惑道。

“出试题呀!”

“怎可如此草率?”

心说怎么说都是为国取仕的科举好不好,老夫之前制定那些试题足足花了三个月!

你倒好,话没说完,就这样开始了?

“那又该如何?”

“定然是要细细斟酌之后方才能选定,这样吧,你且先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三日后再将试题交与老夫。”

很郑重的承诺了老徐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回到出租房,只花了半个时辰就把十道算术题给拟出来了。

加减乘除各一题,阿拉伯数字与传统数字的连连看一题。

这五个数学题,在王浩看来,简直就是在侮辱大宋青年才俊的智商。

另外还有一道应用题,一道几何题,一道二次元方程式,以及灌水放水数鸡腿……

小儿科而已,还细细斟酌三天,时间不是这么花滴。

时间是要精打细算的花滴,如今手头上事,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花才好。

尽管很珍惜时间,然而时间却仍旧过得飞快,转眼十余日过去,轰轰烈烈的科举考试终于拉开帷幕。

史书记载,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南征北伐的半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足足一十九名青年俊才!

此后数年,秉承以文治国方针的赵老大更是年年举行科举,且每年科举的录取人数,达十人之多,即便是最少的那一年,也足足录取了六人。

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万里挑一,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极好的晋升门路,极受天下士子们的拥戴。

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年科举的火爆场面中可见一二,考场内人头攒动,达四百人之多……

不像明清时期的科举,需要把人关到小号房里,也没有糊名这回事。

宋初的科举,极为人性化,就在礼部专门设置的考场内进行,全开放式无隔间,一人一桌一凳。

不用带蜡烛,不用带馒头,白天考完,晚上回家,第二天继续。

每个人都会在考试之前从礼部领来准考证,写明家庭情况、年龄、籍贯及参加科举的次数。

入考场之前,凭准考证领座次表,凭着这座次表找到自己的座位,依次就座。

知举官将试题写出来之后,考生如果对题目有疑问,还可以向出题人提出,出题人则须详细解答。

因此,作为本次科举数学卷的出题人王浩,也被老徐稀里糊涂的请到了考场。

科举考试一共分为四场,第一场考诗赋,第二场试论,第三场试策,第四场试帖经。

大致可以分为进士科与明经科两大类。

以进士科入仕者,以后基本就是按国家栋梁的原则晋升,说白了就是能做大官。

以明经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北宋小商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