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崇祯十五年 > 第759章 秘密接头

第759章 秘密接头

上一章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据清史记载,松锦之败后,出使辽东的马绍瑜虽然没有直接跪拜黄太吉,但却远远地对着黄太吉所在的北面,进行了一跪三叩礼。不过明史并没有记载,加上此次大明使者出使辽东和历史上的使命完全不同,那一次是为了屈辱的议和,这一次是为了换俘,使命不同,又有去年的大胜,最重要的,袁枢是一个刚硬之人,不比马绍瑜,不跪自在情理之中。

御座上,黄太吉冷冷不说话,但脸色却分外难看。

豪格察言观色,立刻站起:“胡闹什么?我大清是礼仪之邦,你们都是国之重臣,和外国使臣纠缠,成何体统?还不都退下!”

建虏亲贵和站起的汉臣都“诚惶诚恐”的向黄太吉做请罪状,然后重新落座。

豪格再向黄太吉行礼:“阿玛,虽然群臣鲁莽,但明使的不敬却也是事实,儿臣以为,应该夺去衣冠,逐出崇政殿!”

虽然豪格的性子有点鲁莽,但却也不是没有脑子之人,他提出的这个还是很狠辣的,既羞辱了袁枢,又不至于出现重大的后果。

但黄太吉不置可否。

夺去袁枢的衣冠,逐出崇政殿,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么一闹,大明和明国的谈判,就等于是破局了,而安抚明国,出其不意进行攻击的战略就有可能会失败,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袁枢有点无礼,但黄太吉最后还是决定容忍。

再者,作为枭雄,黄太吉一点都不觉得羞辱袁枢,令袁枢出丑,对大清的颜面有什么增加?袁枢只是一个小小的使臣,大清犯不着在他身上动大心思。

不过隐隐的,黄太吉心中还是有些后悔的,早知道袁枢这么直接和刚硬,上来就喝酒,还不如不见。

“明使醉了,送他回去吧。”黄太吉的声音从御座上飘下来。

“谢汗王。”

这中间,袁枢一直昂然站在殿中,表情从容,不管建虏要如何责罚或者是羞辱他,他都做好了坦然而受的准备,绝不会丢了大明使者的体面,现在听到黄太吉放他回来,他脸上和心中丝毫都没有逃过一劫的庆幸,表情始终淡定,大方的朝黄太吉一个拱手,转身就要走。

不论是御座上的黄太吉,还是老成的代善,都在心中暗暗点了一下头,袁枢,不愧是袁可立的儿子。

“明使且慢。”

一直没有说话的英武郡王阿济格忽然站了起来,从矮桌后转出,来到袁枢面前,冷笑说道:“看明使酒量不错,我们干两碗如何?”

袁枢看阿济格两眼,脸上忽然露出笑容:“好,袁枢奉陪小汗王。”

此言一出,殿中人都是色变,连老谋深算的代善和一向沉默的济尔哈朗都是面色大变。

建虏虽然在政体和各项制度上,一直在努力的向明国学习,但唯独有一点还没有学到,那就是储君制度,大明有太子,建虏却是没有的。不是黄太吉不想设,而是因为自从努尔哈赤死时,立下了“八旗共议”的遗嘱,强调八旗旗主“同心谋国”,共议国是,汗王与八旗旗主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家大事的决策,军事义务的承担,掠获品的分配,都要经过八旗共议才能决定。对汗王的拥立或废黜,更是要通过八旗旗主共议才能决定。

且当时人都知道,努尔哈赤真正属意的继承者,并非是黄太吉,而是多尔衮。

只不过多尔衮当时年幼,被几个哥哥架空,最后被黄太吉得了便宜。

黄太吉继承汗位之后,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削弱了其他贝勒旗主的权力,并先后铲除反对他的阿敏和莽古尔泰,最后确定了一尊的地位,八年前,更是僭号为了皇帝,六部都察院的治国制度,已经完全和大明一样,但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他却一直隐忍,并没有直接将长子豪格立为太子,原因就是因为,如果册立太子,就等于是彻底颠覆了努尔哈赤“八旗共议”的遗训,内外必然有很多的阻力,因此,黄太吉不敢冒然决定,只能徐徐图之。

虽然没有太子,但豪格被册封为肃亲王,和他的几个叔叔伯伯同列,明眼人都知道,豪格其实就是大清的太子,不过就差了一个名号而已,也就是说,豪格才是小汗王,但现在,袁枢却称呼英武郡王阿济格为“小汗王”,隐隐挑起了黄太吉和多尔衮兄弟三人的心结,乃至是整个大清的隐患,殿中人如何能不色变?

袁枢分不开豪格和阿济格吗?当然不是,他是故意的。

如果有人点破,他也有解释的理由,那就是豪格和阿济格年纪相仿,他一个外臣,实在是分不清。

豪格原本就怒气冲天,恨不得撕了袁枢,听到袁枢居然称呼阿济格为“小汗王”,他气的差点跳起来,不过还是咬牙忍住了,因为他感觉到了御座上投来的严厉目光。

对袁枢居然称呼自己为“小汗王”,如果换成多尔衮和多铎,一定会强力解释,以免引起黄太吉的猜疑和豪格的怒意,但阿济格却只是无所谓的说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