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科幻小说 > 20年归来仍少年 > 第六百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六百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一章20年归来仍少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在血与火的特殊的岁月里,沙岩的青春在猫耳洞里闪烁着靓丽的光芒。

既然到了战场定当马革裹尸,血战沙场。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沙岩坚强勇敢地挺立起了年轻的胸膛,他和战士们以及祖国后方的亿万民众,一起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华夏大地热血沸腾,中华民族寸土不让!

沙岩与生俱来的超强记忆力和他扎实的文字功底,让他很快就从阵地的新兵里脱颖而出,连长对他非常信任。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沙岩就学习并掌握了电台技能。

1987年1月5日凌晨6时左右,“15”战斗打响了,沙岩所在的连队奉命攻打敌310高地,我军万炮齐发、火光冲天,战场上硝烟顿起,遮云蔽日。沙岩的手持电台天线四次被敌炮弹炸断,在危急时刻,他置个人生死于肚外,先后两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将电台天线架设成功,及时顺利地向后方通报了所有战况。

在战争中,有时一个电台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抵得上十万大军,沙岩功不可没,战后他荣立三等功。

在猫耳洞战斗生活的6个多月时间里,沙岩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在那个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特殊的环境里渐渐成长成一名坚强勇敢的职业军人。勇敢、机敏和扎实的写作能力,也让他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枪声炮声的喘息之间,他就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写下来,把一篇篇战地报道发回至后方。

部队从前线撤下来之后便恢复了正常的教育和训练,也就是在这段血与火的岁月里,沙岩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新闻跟绿军装一样令他神往,跟神奇的因子一样融入了他的血脉。

转业后每每翻开那个时候发表过的军事新闻,沙岩便不由得热血澎湃,热泪盈眶。往事历历在目,任何的过往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唯独文字的记载却时时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散发着特殊环境下的温度和热度。

窗外,大地一片苍茫。

从报社办公楼窗户洒出的光亮,在黑黢黢的院子里隐隐绰绰投下变了形的窗户的图案,张琰他们几个早已消失了,沙岩依旧保持着目送他们的姿势,跟凝固了似的。他思忖了许久才伸手看了看手表,这会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

沙岩转过身子一屁股坐在办公桌前。

自在血与火的战斗的岁月里萌发了新闻的种子后,沙岩对新闻工作一天天地热爱,一天天地痴迷。他一边写稿子一边钻研新闻知识,他所有的书籍无不不是新闻学方面的书籍。

从新闻书籍中他知道了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邵飘萍投身新闻救国事业的故事,知道了他在中国**成立后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后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沙岩对邵飘萍牺牲后冯玉祥赞扬“飘萍一支笔,胜过十万军”这句话感触非常深。

每到这时,他就会想起自己当年在战场上,两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将电台天线架设成功的壮举,甚至会赞赏自己置生死于肚外的举动“胜过十万军”。

沙岩是个工作狂,每天从早上来到报社后就不愿意离开,他又是学习外报又是给大家策划新闻选题,又是安排采访又要修改稿件,对这种节奏紧张明快的工作,他不但从不叫累反而非常享受。

他家离报社只有两站路,他每天都会待到很晚才肯离开报社。他从来不坐出租车和公交车也不骑自行车,每天晚上下班后,他都喜欢在微弱的路灯里,沿着路边的行道树下步行回家。

从他家到报社,从报社再到他家,这段路他已经走了8年多时间,沿途的一草一木,一树一石,他都非常熟悉。每天展开报纸的时候,他的思想和眼光就在全国,博大而深远,可是,当他放下报纸锁上办公室的门离开报社以后,他的世界就变得单调而寂寞,单调得只剩下脚下这段路,寂寞得只有他和他的影子。

在报社办公室里等了一整天,晚上披着朦胧的月光,迎着冷冷的风朝家里走去时,他的世界也才能真正地安静下了来。对于家,他从来没有像报社那样的渴望过,已经34岁了,家对他来说依旧还很遥远。也许是入伍多年生活早已经变得程式化了,在他对工作表现出亢奋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追求女孩的兴致却越来越平淡。

有时别人在背地里说沙岩这辈子要娶的不是女人而是新闻,他是一个为新闻而生的人。

在沙岩的安排下,张琰、柳龙、陈国平、高翔兵分四路,一连几天对紫华多条线路的首末班公交车的发车情况和服务态度进行暗访,《紫华生活报》物资匮乏,为了能让采访留下证据,沙岩跟报社请示后将各部门的采访机全部借了过来。

张琰和柳龙、陈国平、高翔都是新入职不久的记者,他们人手一个采访机,一上车就全程录音,故意主动与公交车司机搭讪,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从对话中直接或间接地确定发车时间,以及行驶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并将一个个证据链完善起来。

已经进入了数九天气,紫华早晚温差特别大,最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20年归来仍少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