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其他小说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50 挖渠

250 挖渠

上一页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足能养活自己就行。

虽然这十几万流民基本归西北军部管辖,但当地官员也没有闲着。

为了尽快把水渠挖好,漳州、临祈这两地的官员把各处忙完秋收之后逐渐进入农闲期的乡民都集中起来一起挖渠。

乡民也不是白干的,每人每天能拿到十文钱外加包一顿简单的中午饭。

钱虽然不多,但对于进入农闲期没什么事干的乡民来说,这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而且官府还包中餐,能为家里省下一顿饭,何乐而不为。于是大批乡民加入了挖渠的队伍当中。

官府为了不让乡民跟流民起冲突,有意把他们分开,各自挖不同的路段。

由于乡民人数众多,为了协调好挖渠的工作,当地各级官员也是忙得飞起,没有一个是闲着的。

至于其他如彝山、千鹤、怀兴、锦江等各地的官员也没有闲着,他们正积极响应西北当局的命令,雇佣了当地所有工匠和大批青壮赶往漳州和临祈两地为这十几万流民修建过冬用的茅房。

这项任务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在入冬前建好安置流民的茅房,很可能会导致大批流民被冻死。

为了加快建房的进度,宁志远还特意调拨了两万士兵在准备造梯田的几座山上大肆砍伐树木,来作为工匠们建茅房的材料。

反正这几座山都准备烧山造田了,如果现在不把树砍掉的话,到时也是白白烧掉,还不如趁现在物尽其用。

可以说,现在整个东北地区各地府城都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挖渠造田运动中,这已经成了如今的头等大事。

而另一方面,除了挖渠造田外,西北当局还有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做,那就是加强西北边关的布防。

因为每年入冬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胡人几乎都会趁机入关打草谷。

所以每年这个时节,都是西北军戒备最为森严的时候。

今年也不例外,宁志远把东北的防务以及开荒任务交给自己的心腹大将李定北、两个儿子宁雅柏和宁雅枫、以及小女婿池非后,随即返回西北支持大局。

毕竟西北才是他们的根基所在,无论如何都不能有所闪失。

由于西北已经没有了朝廷的援助,一切只能靠自己。

因此这回宁志远对西北的防务工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重视,不仅连家都不回整天待在西北大营里时刻关注着边关的情况,而且对士兵的操练也变得更加严格,务必让全军保持最强的作战力。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两个月过去了,来打草谷的胡人骑兵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平静得有些异乎寻常。

这天下午,身为幕僚的章文轩老先生来向宁志远汇报了一件怪事。

这件事跟设在边关附近的临时边贸市场有关。

当初池非向岳父宁志远提出跟胡人进行边贸的建议后,宁志远并没有马上同意,因为当时也没什么可交易的东西。

直到池非在九江试验的制盐法成功后,宁志远这才决定在边关附近建立这临时边贸市场。

想用九江制出来的白盐来跟胡人换牛羊等牲口,以缓解西北军粮的短缺。

后来白盐在赵耀光等人的努力下,成功推销给那些江南盐商后,池非又以卖盐的钱在当地买了大批布匹、茶叶、调料、小工艺品等生活用品增加到交易的清单里。

除了盐布茶这些生活用品外,胡人其实更想要的是汉人造的铁器。

但西北当局对铁器管控极严,是绝对不会卖给胡人的。

因为胡人既不会挖矿,也不会炼铁,不少胡人骑兵所用的弓箭箭头是用兽骨磨制出来的,很多牧民家里甚至连铁锅都没有,可见胡人是多么的缺铁。

如果把铁器卖给胡人,就相当于帮助他们制造武器来对付自己。

因此西北历年都是严禁任何人向胡人出售铁器的,一旦发现将会处以极刑。

汉人的铁器就相当于胡人的战马,两者都是重要的战争物资。因此这两样东西谁也不会轻易卖给对方的。

虽然买不到铁器,但这临时边贸市场建立后,还是极受胡人的欢迎,很快就在各部族当中传开,渐渐地开始有越来越多胡人来到这里跟西北军进行交易。

通过这个边贸市场,西北军换到了不少牛羊,缓解了部分军粮的缺口。

章文轩老先生所提到的怪事就发生在边贸市场里。

他发现,最近这个把月来,有越来越多胡人牧民赶着数量众多的牛羊来跟西北军交易。而且全都一副急于出手的样子。

交易的物品除了以往的盐、布、茶外,很多牧民还要求兑换金银等硬通货,这就显得更不寻常了。

也不是说胡人对金银这类硬通货完全不感兴趣,但这类物品往往需要通过额外的交易手段才能换取其他想要的物品。

而塞外可以交易的市场极其有限,普通胡人牧民通常不想特意跑那么远的地方去换东西这么麻烦,因此他们都习惯了以物换物。直接用牛羊、毛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