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权微微一怔,心知赵军是让自己这个长辈先坐。而此时,郑权心里想道:“那赵有财一天倔吧呲的,他儿子可是挺有礼貌!”>
等郑权、赵军和解臣都坐下,郑学言把他装烟叶子的小筐从炕上拿起来,往炕桌上一放,招呼赵军、解臣道:“爷们儿,来,自己卷。”>
老爷子话音刚落,郑权又从兜里掏出一包迎春放在炕桌上,用手推到烟叶筐旁,对赵军、解臣说:“还有这个烟,你们乐抽哪个,就抽哪个。”>
“你那啥破玩意!”还没等赵军说话,郑学言就怼了郑权一句,然后转向赵军、解臣,指着自己装烟叶子的小筐,道:“卷这个抽,这个好抽!”>
“哎!”赵军重生以后,年轻的身体没烟瘾,所以他把烟给戒了。但看刚才那爷俩的“互动”,赵军也不好拒绝,当即便拿起一张撕成小条的日历纸,然后捏一撮烟叶,均匀从纸上一头往另一头撒。>
眼看着赵军熟练的动作,郑学言笑了,指着装烟叶子的小筐,对赵军说:“这还是我家你哥,过年前儿给我拿回来的烟叶。我掸了酒闷几天,又掸的蜂蜜水。”>
赵军这回明白了,这烟叶子是老爷子的孙子孝敬他老人家的,难怪他紧着宣传呢!>
都说隔辈人亲,郑权就是给老爷子买两箱华子,估计也不如郑大小子给他爷买的二两烟叶。>
“郑叔啊!”赵军看向郑权,问道:“你家我大哥搁苇河,啥时候能调回来呀?”>
赵军早就有所耳闻,郑权的儿子郑旭跟赵军他们一样,都属于林业系统。但他在苇河林业,地处亚布力与大海林之间。>
“他呀,呵呵。”提起自己儿子,郑权也很是自豪,笑道:“他搁那边儿挺好的,先不回来了。”>
郑权说话时,刘淑琴端着茶杯进来,给赵军、解臣放在面前,笑道:“孩子,喝口水。”>
“哎,婶儿啊,别忙活了。”赵军客气地说道:“我们哥俩坐一会儿就走了!”>
“走什么走?”赵军此话一出,郑权立马就不干了,他把脸一扳,冲赵军一指,道:“得搁家吃饭,吃完饭再走!”>
说完,郑权转向刘淑琴,问道:“饭啥时候好啊?”>
“马上就好!”刘淑琴道:“我再扒拉个菜。”>
说到此处,刘淑琴又跟赵军、解臣说:“孩子,听你郑叔的,不吃完饭不行走哈。”>
“行。”赵军笑道:“婶儿,我们搁这儿吃饭,有啥吃啥。”>
“嗯呐。”刘淑笑着应了一句,紧接着她隔着炕桌,跟郑学言说:“爹呀,这俩孩子给咱家拿头野猪呢。”>
“是啊!”郑学言闻言,看向赵军道:“孩子,你打的呀?”>
“嗯呐。”赵军笑着应道:“昨天我们搁山里抓的。”>
老爷子年纪大了,听完赵军的话,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而这时,郑权把身子往他爹那边一贴,笑道:“这孩子给咱送的活猪。”>
“活猪?”郑学言眼睛瞪大,老脸上一笑满是褶子,喜道:“我去看看!”>
老爷子说着就要下地,郑权、赵军、解臣忙都起身,与刘淑琴一起,陪着郑学言往外走。>
几人从屋一出来,正好遇见搁房后捡鸡蛋回来的郑姗。>
看到一帮人从屋里出来,而自己爷爷走在看野猪队伍的最前端,郑姗往闪身在旁给众人让路。>
当解臣从郑姗面前经过时,忍不住回头多看了郑姗一眼。>
在四目相对的一瞬间,郑姗忙转过头去,并快步往屋里走。>
解臣眨了下眼睛,又看了姑娘背影一眼,才跟着其他人一起来在野猪近前。>
其实,郑家的条件在整个永安林区都算好的。毕竟从郑学言这个老技术员开始,郑家就一直有稳定收入。按当地的话就是,他家有底儿。>
每年一进腊月,老郑家就拿钱买头猪,杀了请亲朋好友吃肉。吃剩的肉,就留着过年吃。>
可即便如此,老郑家跟王美兰也是没法比的。所以,郑学言、刘淑琴对杀猪有着极大的热忱。>
而老郑家和老周家还有所不同,老周家只有婆媳在家,老郑家却有郑学言在,想啥时候杀就啥时候杀。>
当郑学言听说这猪已经饿了一天,肠子都倒干净了,便跟刘淑琴商量今天就要杀猪。>
说起杀猪,刘淑琴还要留赵军、解臣在家吃杀猪菜,但却被赵军婉言拒绝了。>
等四人回到屋里坐下,锅里的菜饭就出锅了。>
菜是大豆腐炖土豆,而主食是两和面馒头。>
因为有客人,刘淑琴和郑姗就拨出些菜来,娘俩准备在对面屋里吃。>
而当刘淑琴上菜时,特意跟赵军、解臣说:“孩子,你们别着急、慢点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