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快。”>
“不是这个意思。”听到孔生的说法,刘合平立刻坐不住了,也跟着一路跑了过来,“他们应该在‘不可能’落下之后就回头,值班指挥听到老鹰飞往南京上空,第一反应是本能的恐惧,他知道飞机一定会失事坠毁,可是万一倒了血霉掉在长江路292号,那校长连娘希匹都没机会骂,也正是基于这种恐惧才引起他们的注意,而不是理解了‘南京禁飞区’的意义之后。”>
张路瞧瞧孔大头,看看刘合平,一时间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一方是导演,一方是制片人,况且旁边还坐着喜欢对人演戏提意见的投资人。>
孔生皱着眉头思考着,眼角的余光瞥向坐在一侧仍旧闭着眼的徐容。>
徐容对于二人关于拍摄的争论似乎听见了,又似乎没听见。>
在连续尝试无果之后,他果断地干回了老本行。>
体验。>
在创立和合理论之前,深刻的体验才是他最擅长也是最常用的表演方式,哪怕如今,这也是他最擅长并且最强的表演方式,因为他曾经几乎走到了这条道路的尽头。>
归根结底,还是斯氏体系比他的体系更完善,更成系统。>
而之所以能那么快进入状态,一来是昨儿个刚从程昱那学到了点新东西,二来呢,这本来就是他准备对付陈保国等人的杀手锏。>
他对自我的认知相当清晰,以自己半吊子的表演体系对付一般的同行没问题,但是遇到为徐铁英这个角色准备了一年陈保国,八成会连屎都给锤出来。>
“徐老师您觉得呢?”>
“嗯?”>
徐容并没有立刻回答,他在思考孔生和刘合平各自所说的逻辑。>
孔大头的拍法有考虑剧情的连贯性,也许有照顾张路的意思在,按照刘合平的想法,张路的任务要更重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合平的理念相当于安装了一个按钮,一个迅速瞬间把氛围拉紧的按钮,前提是张路能拉起来。>
这就是表演最大的魅力所在,一句台词,不同的人说,同样的人不同的说法,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效果。>
而此时,在孔生捏着鼻子硬灌了一碗鸡汤之下,张路以期盼的目光看向徐容,道:“徐老师?”>
徐容将他的词默默地念了两遍,道:“这句词你把它断成两句,中间缓和一下,先说‘不可能’,等他们全看你的中途,你再说下半句的‘那是南京禁飞区’,注意把握节奏,一定要通过节奏用心理顿歇弥补逻辑上的...”>
“算了,你调起的比我高一点,注意把重音落在‘可能’上,后半句语速注意要比前半句快半拍,你先试试看。”>
张路听明白了徐容的后半截话,琢磨了一会儿,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乍然道:“不可能!”>
停顿了半秒,声调急转直下:“那是南京禁飞区。”>
孔生无声地点了点头,尽管和他最初的打算不一样,但是效果明显要更好。>
刘合平的眼睛陡然亮了,张路这句台词说的稍微超出了他的预期,这段剧情需要一个把接下来的剧情提起来的“点”,他本来的设想是整句台词,但张路把点浓缩到了“可能”这个词上。>
徐容稍微有点遗憾,在理想状态下,“能”这个字是可以通过调整气息,给人一种沉重之感,但是以张路的水准,能到眼下的地步已然不易。>
张路愣愣地瞧着并肩走回监视器后的导演和制片人,这句为难了他半天的台词,就这么就完了?>
加个重音,调整一下语速,就,这么简单?>
喜欢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请大家收藏:(.sodu777.)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