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六十五章 故人再见

第五百六十五章 故人再见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

从乌斯藏返回西安后,孙传庭才意识到了今年的旱情有多严重,同时也意识到了坐镇中枢的朱由检有多么困难。

在他看来,朱由检今年的这大半年假期是应有的,因为他累了太久。

“走吧,带我逛逛西安城,今夜就入住秦王府吧。”

一句话,前面半句朱由检是对孙传庭说的,后面半句是对周素洁交代的。

显然,他有事情要和孙传庭说,带着周素洁和四小只不太方便。

周素洁很识大体的点了点头,而孙传庭也意识到了朱由检有事情和他说,因此在作出“示意请”的手势后,他就和朱由检走出了西安火车站。

两人单独上了一辆马车,连陆元高都没能坐上去,足以说明事情的重要性。

不过,即便陆元高没有坐上马车,但他也猜到了齐王要和孙传庭说什么。

思来想去,无非就是内阁辅政之事罢了。

陆元高翻身上马,准备跟着马车,随时等待齐王召唤,而周素洁等人则是在兵马的护送下前往了西安城内的秦王府。

坐在马车上,朱由检没有一开始就说事,而是和孙传庭聊着家常的同时,时不时看向马车的玻璃窗外的西安城外。

西安城作为关中的名片,历史上的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雄浑荡气文化令人神往。

西安的历史十分久远,但西安城的历史却并不久远。

元朝入主中原后,统治者曾经大面积拆除江淮各地的城墙,原因就是因为不利于蒙古人统治,这也是元代城墙极少的原因。

因此,当朱元章推翻元朝统治后,明初很多城市都重建了元朝拆除的城墙。

南京城墙、平遥城墙,就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代表作。

庆幸的是,西安地处西北,并没有遭到城墙拆除的事情。

洪武年间,为了加强西北重镇西安城的防御,朱元章命人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西安城,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修复。

由于工程浩大,因此明西安城城墙一直是黄夯土的结构,这样的风格在大批量使用青砖筑城的明代显得格格不入。

因此直到隆庆年间,陕西巡抚张祉才上疏隆庆皇帝,将西安这座历经千年的土城墙用城砖包裹起来,这也是西安城墙历史上第一次砌砖。

张祉认为,夯土城墙虽较为坚固,但经受不起雨水的侵袭,常有夯土城墙因暴雨或洪水坍塌崩坏的记载。

城墙包砖,不仅可以提高防水,还可以在作战时发挥防御作用。

这样的提议得到了隆庆皇帝朱载坖的认可,因此西安城墙的加固工作也在同年展开。

得到了隆庆皇帝的认可后,张祉在西安城使用了大量的特制青砖。

这种砖比一般的建筑用砖要大,重量高达几十斤,体积接近后世的八块红砖。

由于明代西安城墙周长近十四公里,用砖量极大,因此这样的城砖,大概用了两千六百万块以上。

为了让西安城墙砖块之间结合紧密牢固,张祉以石灰、糯米汁作为粘合剂将城砖粘合起来,这也是它能保留到后世的原因。

另外除了城砖,张祉还深挖了西安的护城河,让西安城不再经历暴雨积水之苦。



张祉之后,陕西历代巡抚也在不断完善西安城的防御,到万历末年,当地的防御工程趋于完善。

等孙传庭就任西北经略,同时担任陕西布政使的时候,他又在原来西安城的基础上不断加固,并增设了二百门燕山五斤炮。

并且,对于西安城外的集镇,孙传庭也采取筑夯土墙的方式将他们圈了起来。

和平时,这一丈高的夯土城墙利于收税,追查逃犯。

战争时,这些夯土城墙可以保护集镇不被入侵。

虽然这么一来,在经过西安城外时,朱由检看不到集镇的风情和风采,但他却不得不夸赞道:

“关中缺乏木材,保护集镇就不容易被人寻到木料攻城,这办法是不错的,不过……”

朱由检夸赞的同时也开口道:“不过以后必然是火器的时代。”

“眼下火铳都能做到每分钟十数发的频率,万一日后火炮的频率也能达到每分钟十数发,那城墙的防御作用也必然大大减轻。”

“城墙一事,内地的城墙在原本的基础上修葺保留就足够,不用再扩建了。”

朱由检不准备大肆修建城墙,而孙传庭闻言也作揖颔首表示知道了。

二人乘坐的马车很快进入了西安的安远门,城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有些稀疏,这也可以看出西安城的人口多寡。

“西安城有多少百姓居住?”

朱由检看着稀疏的人流不免询问,同时马车也直接驶上了城墙的马道。

“外城郭有百姓三万有余,主城十四万有余,城外集镇两万不到,合计是二十万左右。”

二人在马车上了城墙后下车,孙传庭也大致说出了西安城的人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