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北方大旱

第五百一十九章 北方大旱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多政务处理起来麻烦,对殿上的毕自严、温体仁等人询问。

“殿下……”温体仁上前一步,持着笏板作揖:“京辽铁路已经修抵大宁县,距离沉阳只有二百里,预计明年二月完工,三四月全程通车。”

“京西铁路修抵宁夏府五原县(巴彦淖尔),距离西宁尚有一千二百里,预计还有三年工期。”

“京嘉铁路修抵天水,距离嘉峪关一千八百里,工期不到六年。”

“京陇铁路尚有三千二百余里,工期九年,目前正在修建秦岭段,预计剩下的五百多里需要三年时间。”

“京广铁路已修至许昌,剩余尚有两千三百里,预计六年。”

“京杭铁路修至亳州,尚有一千三百里,预计四年。”

“昆占铁路已经修至交趾港,剩余从交趾修至占婆的铁路还有两千里,预计五年完工。”

“除此之外,东北的辽漠铁路、辽北铁路已经修至开原,分别剩下两千里和三千里工程,预计能在五年和八年内完工。”

“至于云南和麓川港的云麓铁路,麓川到底马撒的西洋铁路,分别剩下一千二百里和两千里,预计三年和五年内相继完工。”

“上述十一条按照原计划,可以在九年内依次完工。”

温体仁汇报结束,并不忘补充道:“工部的预算,大概能在明年降低到一千九百万两。”

“天启十七年左右降低到一千六百万两,天启十八年降低到一千四百万两,天启十九年降低至一千万两,天启二十年降低至七百万两,二十二年降低至四百万两。”

“二十三年左右,十一条铁路全部投入运营。”

温体仁很会汇报工作,眼下谁都清楚大明的财政问题有多大,每年四百多万两的赤字让众人都哑口无言。

但按照温体仁的话,如果赋税不出现问题,那明年的赤字可以降低到三百万,三年后降低到几十万,四年后转为结余。

似乎在温体仁画出的蓝图里,大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只是面对朱由检这样的人,温体仁想要作画还是太年轻了。

就今年这种南涝北旱的局面,大明的岁入恐怕连七千万两都没有,赤字能一口气达到一千二百万两。

听着似乎不是很多,但如果平摊到大明一亿六千余万人百姓头上,那就是大明得额外从每个百姓身上收取七十五文的税才能补平赤字。

七十五文的税钱看似不多,但对于只有男耕女织,偶尔打工的五口之家来说,五个七十五文就是三百七十五文。

三百七十五文,这是男主人去打工都需要十几天才能赚取到的收入,并且他们还得是被朝廷分过官田的人。

如果没有分到一人三亩的官田,那许多五口之家那两三亩薄田一年的产出也不过三四石米,连自己家人都养不活。

即便男的出门打工,女的在家织布,一年男女全年无休,也顶多赚个四两银子罢了。

四两银子买足了够家里人吃的米,也就只有二三两了,而看似不多的三百七十五文,实际就等同于从一般的五口家庭年收入中拿走十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银钱。

况且,眼下遭了灾的百姓数量不下四千万,而大明一亿六千万人里,还有两千五百多万是未归化,且身无余财的少民。

真的算起来,不是一亿六千余万人缴纳赋税,而是只有不到一亿人能交税,合计每个人得交一百二十文,以户落下去,一家五口人就得交六百文,孩子多的则是更多。

要是大明手上的九亿多亩田地都平均分给了百姓,那对于百姓来说,六百文确实不多。

但眼下经历了朱由检十四年的均贫富政策,大明的大量财富依旧掌握在士绅勋贵的手中,仅在他们手中的田地就多达三亿亩,剩下的六亿亩才是那一亿六千万人要分的土地。

更别提这六亿亩里,还有约两亿亩掌握在中小地主手上,实际掌握在富农和贫农手中的,只有四亿亩土地。

除去一千万人的中小地主,也就是说、剩下的四亿亩土地要平分给一亿五千万人,哪怕除去麓川、交趾、瀛洲的少民,也还有一千两百多万。

对于一个人均最少四亩才能吃饱的时代,得不到生产资料,那就得有大量百姓去给士绅勋贵当佃户。

千万佃户都是往少里说的,实际按照士绅勋贵和中小地主手里的五亿亩土地来算,大明最少有一半的人在给他们做佃户。

哪怕大明分了一人三亩的官田,但实际上平头百姓还是得靠当士绅地主的佃户才能养得活自己。

尽管大明已经推行了新政,并且只要丈量田亩、齐民编户做完,按照大明南北粮食总产量十几亿石的情况来说,国库可以收到一亿几千万石田赋粮,但问题在于大旱还在。

从天启四年到天启十四年,大明就没有一年能收齐各省赋税的,不是这里蠲免,就是那里蠲免。

不提新政还没完全执行的事情,单单今年受灾需要蠲免的田地数量,就直接达到了两亿六千多万亩,哪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