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一十八章 闲来无事

第五百一十八章 闲来无事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伴随着杨文岳在北州府(北海道)的开垦突破九百万亩,瀛洲的耕地情况也顺应突破了四千五百万亩。

杨文岳在北海道以南迁移田发完的情况下,果断将北海道的耕地公开以一人发三亩的形式发给九州、四国、本岛的瀛洲百姓。

对于人手只有一亩的瀛洲百姓来说,这样诱惑无比动人,许多瀛洲百姓都将手里的耕地退还给了官府,拖家带口的北上前往北州府。

按照这样一来,大概有三百万人会交出耕地前往北州府,而他们交出的三百万亩耕地则是会以一人二十亩的迁移条件来吸引十五万汉人迁移。

虽然杨文岳这么做,但朱由检清楚,这样只是激化瀛洲的内部矛盾罢了。

当汉人和瀛洲人的贫富差距达到了一个阈值的时候,瀛洲人就会不安分的再起波澜。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东军都督府下了令旨,着孙应元再调五营兵马前往瀛洲,让瀛洲保持十二营兵马来提防当地叛乱。

对杨文岳,朱由检也写了一份回执,那就是瀛洲若有叛乱,镇压过后将主谋、次主谋尽数击毙,从犯贬为劳改工,发放的耕地收归布政使司。

虽然朱由检觉得他即便不这么写,杨文岳也会这么做,但为了以防万一,朱由检还是写了。

按照后世的情况来说,瀛洲的耕地最多能开发到九千六百万亩,但那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才达到的情况。

以大明眼下还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期的情况来看,人力开发瀛洲会十分缓慢,如果不控制人口,瀛洲的耕地是跟不上人口增长的。

人口怎么控制,相信朱由检不说,杨文岳也知道会怎么做。

合上奏疏,继续处理下一份,而这一份则是军备院呈上来的,主要讲解了现阶段的科技完成度。

朱由检本人比较在意的,实际上是民生上的科技研究,但军备院除了王徵和宋应星以外,其它只擅长军事上的研究,因此民生研究已经迟迟没有动静。

不出意外,这次科学院上奏的研究,主要还是后装火炮和碰撞式炮弹的研究。

后装火炮的研究难度并不大,大明的冶铁技术已经达到可以生产后装火炮的标准,保证密封性的楔式炮闩正在研究制作中,难度系数不大。

不过,相比火炮,炮弹的研究才令人头疼。

历史上的后膛炮和标准炮弹都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发明应用的,但对比枪炮,大明在火药上的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火药强度不够,想要炮弹爆炸就显得有些虚幻。

军备院对此也只能表示正在研究中,顺带想请问一下朱由检的意见。

只是朱由检或许在参观军事博物馆时见过枪炮的模样和结构,但对于火药,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他只知道十九世纪末发明出了无烟火药,但怎么才能让火药无烟,这就是他的知识盲点了。

因此,对于军备院的询问,他也只能表示不知道。

“恨当年没读军工啊……”

揉了揉眉心,朱由检继续看起了其它奏疏。

对于军备院是否能解决火炮撞击爆炸的研究,朱由检持怀疑态度。

不过即便无法成功,那也不影响大明眼下的世界霸主地位。

当然,如果能成功是最好的,毕竟有了后膛火炮的加持,大明就能在军事装备上保持领先位置。

之后再把后勤这块的蒸汽火车给搞上去,不说称霸世界没问题,至少保持大明日不落帝国一百年领先地位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从眼下西方国家大肆学习明军的战术和火器来看,如果大明没有一些紧迫感,那迟早还是要被西方给追上来的,夜郎自大可不是好事。

如果大明固步自封,反而让西方人先一步研究出后膛炮和后膛枪,那局势就不一样了。

只要大明稍微一衰弱,这群家伙就会重演前世的那翻豺狼模样。

写作业难,但照抄作业却很容易。

大明对军备的思路在朱由检的影响下是对的,可欧洲人在大明的影响下,思路也是对的。

两者的科技比拼,到最后还是得靠数理化,而数理化是朱由检的弱项,因此也是大明的弱项。

朱由检疯狂推广官学,就是为了从大明一亿六千多万人口中,找出一些具有奇思妙想的天才。

在思路对的情况下,东方人不比西方人差,至少朱由检是这样认为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了看成德递交的官学司奏疏看了看。

天启十四年,大明已经开始对江西进行官学推广教育,剩下的还有南直隶、浙江和瀛洲三省没有推广官学教育。

只要这两省也推广了官学教育,那大明就完成最基本的五年基础教育了。

只是,目前官学的推广虽然给大明带来了一千四百多万官学学子,但同时也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截止天启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官学司的官学教习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人,官学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