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九十四章 银行试点序幕

第三百九十四章 银行试点序幕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九族做筹码。

“官学的事情干系重大,士绅不会无动于衷的,只是北直隶是勋贵们的地方,他们都不敢开口,自然轮不到士绅开口。”

施凤来带着几丝担忧来谈论官学的事情,而冯铨却轻嗤道:“勋贵?”

“一群吓破了胆子的人,便是宗室都能拉出了几个人才,而他们?呵呵……”

冯铨对勋贵们的不屑全写在了脸上,而施凤来虽然看到,但也没有反驳什么。

在他们看来,勋贵确实烂泥扶不上墙,朱由检在天启二年就已经开放燕山学府给勋贵子弟们学习。

然而,从天启二年至眼下,八年的时间里,顺天勋贵里没走出一个总兵,官职最高的也不过是参将。

就这种能力,老老实实的等死或许还能福泽三代,如果想要挑事,恐怕早上挑事,晚上所有勋贵就被削爵了。

也因为他们的不作为,这次的北直隶官学改革才能如此轻松。

施凤来已经预见了,不止是北直隶,便是山西、陕西、河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以及辽东和海外三省,这些地方官学改革都会十分轻松。

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士绅豪强和土司乱民们,早就在这十年间被朱由检一一收拾了。

眼下除了河南、山东,湖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南直隶等一京七省还比较弥坚,其余地方都已经是朱由检的掌中物了。

也好在这些地方占据了大明经济和人口的五分之三,不然百官都得被朱由检视为刍狗。

“官学的事情,和齐王府正面硬碰不利,最好的办法,还是融入他们,和当初方阁老说的一样。”

施凤来一直记得方从哲留下来的话,那就是浙党想要活得长久而翻盘,必须打散,顺着朝廷的政策走,同时在政策里掺沙子。

他的话,自然也博得了惜命的冯铨认可,二人对视了一眼,大概知道要怎么做。

因此,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不断地写信回乡,而这些信对于头顶悬刀的锦衣卫来说,无疑是收紧悬刀,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第一封信还没走出北直隶就被人收买截获,信件被抄录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这信到他手上的时候,他正带着李定国和朱慈燃两人在西山的官场视察。

顺天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其势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因此,明代文人称之为“神京右臂”。

只是这次朱由检带人前来不是为了观摩它的雄壮,而是为了一件关于大明百姓生活的事情。

“唏律律……”

“呜,这马好大!”

当朱慈燃的声音响起,在他面前的是加高加固的木栅栏,而栅栏里是一望无垠的草场,以及一匹匹高大的夏尔马和一大群优良的母马。。

西山虽然被文人百官用于纳凉,但山下却有着御马监比较古老的一个马场。

西山马场从徐达收复燕云十六州时便设立,之后由御马监操持。

不过随着明军在关外的连战连捷,以及泰宁三府的设立,眼下御马监的马场和牛场都搬迁到了大宁府、朵颜府一带。

那里有四千多万亩草场,足够几十万牛马奔驰。

至于原来北直隶的马场,则是被划给了农民,被分成了耕地。

当然,那是普通的马场,一些比较好的马场还是被留了下来,而它们则是被用于专门培育御马。

西山马场此前也是用于培育御马,但这情况随着去年徐霞客的到来而终止。

西山马场的三百匹御马被迁移,取而代之的是十匹夏尔马和二百匹母马的入驻,以及十头大白猪和二百头本土母猪。

一比三十,这是御马监根据徐霞客留下笔记所进行的合理搭配。

类似它们这样的培育场还有几十处,而朱由检这次来,便是观摩这些牲畜的育种情况。

当然,简单的看过后,他们还需要南下前往军备院。

不过比起军备院,眼下的朱慈燃和李定国则是分别在观摩马和猪两种生物。

两人站在栅栏背后,一个在朱由检前面,一个在朱由检后面,面朝两个方向。

朱慈燃在看高大的夏尔马,而李定国则是在看那肥大的英国大白猪。

这看上去很诡异的一幕,却代表了两方的关注点。

李定国在看到大白猪的时候,便觉得这种猪如果能大规模养殖,那百姓都能吃上更便宜的肉。

这并不是他有多高的远见,而是当英国大白猪与大明本土白猪站在一起时,那画面感过于冲击。

英国大白公猪体长五尺五,胸围四尺六,体高三尺有余,重达五百余斤。

再看旁边的大明本土的大花白猪,都不说体长胸围了,就单单那二百二三十斤的体重,就让它仅有大白猪二分之一的体型。

这样大的大白猪一旦育种成功而全面推广,百姓的吃肉问题便能缓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