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都市小说 > 工业狂魔 > 第271章 万芯半导体、二维碳材料问世

第271章 万芯半导体、二维碳材料问世

上一页工业狂魔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售价将高的可怕。

而如果把这300颗犹如矩阵的小点,制造成芯片,就需要从第1颗开始轰击,让它变成电容,第2颗变成电阻,然后与外围的小点连线,形成一个闭合电路,就构成了电路图,接着通电模拟,看看能否点亮,点亮后,再看看参数有没有达到标准。

这个过程,用外界术语,叫流片。

一次次试生产,一次次模拟通电,一次次重新设计……

周而复始,最终搞出合格的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犹如之前的形容,数字芯片犹如写满‘徐’的白纸,可以切割。

模拟芯片犹如些满‘诗歌’的白纸,无法切割。

因此,两个电路,只是写了开头俩字,若想让它构成‘诗歌’,或者说构成一套完整的模拟芯片,还要继续搞。

桥式整流电路……

电源滤波器电路……

共射极放大电路……

lc震荡电路……

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用途的电路,构成一组,用于控制一个硬件,再通过调整,实现该硬件的不同功能。

在研发过程中,徐飞又兑换了四条用于验证‘专用芯片’的电子基础生产线。

一个生产喇叭芯片,一个生产麦克风芯片,一个生产键鼠芯片,一个生产摄像头芯片。

然后额外设计一个总控线路芯片,来统筹它们,用于实现‘一键管理’。

比如视频通话,喇叭、麦克风、摄像头,同时启动,分工作业。

不过,这种简单的电路图,远远比不上刚刚写了个开头的300万芯片,自身无法控制声音大小,也无法调整视频分辨率,更不存在降噪等优化功能。

并且,若想构成万能的‘芯片’,还需重新编制指令,设计架构,设计软硬件协同……

徐飞搞这些,主要为了估算需要招多少人,才能完成所有项目。

之前研究led,他用了三天三夜,也不过弄出几百颗灯珠的排列,。

现在搞更复杂的,不重复的模拟芯片,如果亲自动手,怕不是徐家村的父老乡亲,二十年都见不到村长。

“参考刚刚制作18组电路图花费的时间,研发一套拥有300万套电路图的模拟芯片,若想一个月搞定,至少需要三千人。”

“此外需要一个独立团队编写指令。”

“如果加上显卡、外设、显示器的模拟控制器,又要增加两千人。”

“如果加上系统、应用、各种协议……”

“两万人不够。”

于是,问题来了。

目前别说模拟芯片,即便模电领域的人才,也相当稀少。

毕竟现在是数字时代,模拟电路也好,模拟芯片也罢,都是辅助和转换工具,就业环境相当不好。

加上模电学习门槛高,必须懂物理、数学、化学,学习周期更是长达10~15年。

如果从上大学的那一刻开始算,18+10,28岁。

28岁,一分钱没赚到,毕业后还没人要,回头瞧瞧一起上高中的同学,人家都当上了乡长。

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物质世界,谁能熬得下来。

所以,国内没有模电专业。

即便学习模电,也只是为了方便学习电气化、自动化。

徐飞翻翻材料,找到万涛物色的人才名单。

一个是复单大学院长,一个是信息产业副领导,一个是魔都三领导、一个是华为在‘三哥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负责人,一个是刚刚被瓦森纳协议封锁的中芯创始人……

至于其它的。

没了。

知晓并了解模拟芯片的就这些。

即便加上做过350nm数字芯片的人,也不会超过50。

而与模拟电路专业的人才,全国毕业生中,每年不超过三百。

并且这里面有许多人,毕业后专业不对口,甚至有人在酒店看监控。

万幸,自家有基础生产线,以及基础生产线自带的电脑。

只要坐在办公室,把电路图抄写进电脑,然后不断试生产,不断的模拟通电,再不断的修改设计,直到完成流片即可。

跟数字芯片的程序员没什么区别。

从这就可以看出,基础生产线自带的模拟电脑,简直就是个大杀器。

不过,再怎么坐办公室,也要具备一定的基础。

因为模电门槛高,需要懂物理,懂数学,懂化学,懂场效应,到了最后,还要懂高能物理。

徐飞拿出纸张,按照外界的培养周期,仔细算了算。

如果从现在开始招收模电学员,大概10年后毕业,进而学习模拟芯片方面的理论知识,大概15年后具备设计能力。

像改进、研发……

至少要等20年后。

所以,模电学员,可以给咱白打20年的工。

但谁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工业狂魔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