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两张床吗,能不能给我一张床?”>
“能。”>
他跟别的记者不太一样,不但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而且之前主要搞舆论监督,属于调查记者。普通新闻稿他现在不怎么写,要写就写有深度的,他的稿件一些媒体不敢发很正常。>
韩渝意识到他应该是写了在抗洪抢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想问也不敢问,干脆指指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方向:“王叔,北闸那边很热闹,据说那边有两百多家媒体的记者在等着炸开北闸前的拦淤堤,在等着开闸分洪。”>
王记者想了想,若无其事地说:“何止在等,我们估计他们已经把《北闸开孔泄洪》、《防淤堤见闻》等不同角度不同标题的新闻稿都写好了,就只等一声巨响,把现场照片发给报社主编,明日就能见报。”>
“你不想去拍几张照片?”>
“这不是还没分洪么,再说已经有那么多记者去了,我去凑什么热闹。”>
“差点忘了,你只写独家新闻。”>
“也不一定非要写什么独家新闻,主要是可写可报道的事情太多,没必要去写个个都知道的。”>
正说着,对讲机里传来吴海利的呼叫。>
“韩书记韩书记,能不能收到?”>
“收到,吴处请讲。”>
“各船油料已加满,各船油料已加满。”>
“备车待用。”>
韩渝调整了下通话频率,再次举起对讲机:“王书记,赵江,我韩渝,收到请回答。”>
“收到!”>
“生活补给什么时候能到位?”>
“正在吊装,最多十分钟就能全部到位。”>
“好。”韩渝放下对讲机,探头问:“朱叔,我们001的油料够不够?”>
“够,上午刚加的油,润滑油也刚加过。”>
“这我就放心了。”韩渝飞快地环顾了下四周,又问道:“冬冬呢,刚才还在这儿,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朱指指头顶,笑道:“在驾驶室,跟范队长在一起,他说等会儿帮范队长看雷达。”>
冬冬是会看雷达,但等会儿启航了他一定不会真帮范队长看雷达。>
韩渝几乎可以肯定冬冬等会儿要掌舵开船,作为乘客真有点害怕,但想到自己跟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001的“舰长”了,再加上有范队长在边上盯着应该不会有事,干脆没有再问。>
毕竟作为船民家的孩子,开船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下午4点48分,一支队的工程船队和运输船队准时启航。>
001在前面引航,刚从对岸回来的长江公安110和监督48在两侧护航。>
滨江公安002和荆州港监局的监督艇加大马力超到前面去了,他们要尽快赶到下游与二支队汇合,给二支队的工程船队、运输船队的航行及有可能执行是水上抢险任务提供警戒守护。>
官兵们天天在江上来回跑,但今天见到的景象跟过去一个多月完全不一样。>
放眼望去,两岸大堤上全是人和红旗。>
以前巡堤查险,平均一个人负责一两百米堤段,今天几乎每隔一米就有一个人,每隔十几米就有一面红旗!>
船上的人好奇地看两岸大堤,大堤上的军民也在好奇地看一支队的工程船队。>
“团长,‘驻港部队’来了!大拖轮和‘小航母’都来了!”>
“看见了,嚷嚷什么。”>
之前跟“驻港部队”合作过,甚至蹭过“驻港部队”一顿饭,官兵们激动不已,拼命的挥手跟“驻港部队”打招呼,有个战士甚至拔出红旗使劲儿挥舞。>
团长想到“驻港部队”早在七月初就来了,这一个多月抢护过那么多起险情,就在不远处还有“驻港部队”的工程牌,不禁喊道:“全体都有,给‘驻港部队’敬礼,向‘驻港部队’致敬!”>
官兵们愣了愣,急忙齐刷刷的立正敬礼。>
韩渝看得清清楚楚,连忙举起对讲机:“吴处吴处,北岸大堤上的官兵正在向我们敬礼,命令各船鸣笛!”>
“收到。”>
汽笛声响起,在荆江上空回荡。>
岸上的官兵见“驻港部队”有回应,顿时一片欢腾。>
眼前的一切让韩渝意识到工程船队“巡江”不只是能够随时执行重大险情抢护任务,也能给体力、精力透支到临界点的守堤军民带来信心,甚至可以鼓舞两岸守堤军民的士气。>
“范队长,打开高音喇叭,播放军歌,播放进行曲,挑能鼓舞士气的放!”>
“收到收到!”>
韩渝放下对讲机,整整迷彩服,走出指挥舱来到船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