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埋葬大清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权利是哪儿来的?

第二百八十九章 权利是哪儿来的?

上一页埋葬大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害了多少银子,坑害了多少百姓你们还不去质疑,你们居然质疑朕?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质疑朱劲松的身世问题,那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大明朝从来就没断过这种破事儿,像朱老四明明是马皇后亲生的,不照样有人怀疑朱老四的身世?像朱老四明明没有诛方孝孺的十族,那些野史里面不照样写的有鼻子有眼的?

归结结底,就是历代的大明朝廷根本就不在乎些乱七八糟的玩意,百姓愿意写就让他们写,愿意传就让他们传,反正野史也影响不到正史,真正懂行的都知道看《实录》而不是所谓的野史。

朱劲松对此也是一样的态度,反正也不会掉两块肉,老百姓有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挺好,总比让他们闲着没事儿干了搞械斗要强的多。

但是!

这些报纸里面,大部分都是特别怀念大宋时期的文治,认为大送时期确实文治极盛,商业发达,百姓安居,治政条件最为宽松,反正就是各种长啥样的好处,再把大明各种各样的规矩列举出来,以证明大明确实不如大送,里里外外的都在暗示着大明对于商业和商人的管控实在是太过于严格。

这才是朱劲松最无忍接受的地方要说大宋时期的文治极盛,朱劲松倒是没什么好怀疑的,毕竟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人家大宋占了一个词,说一声文治也不为过。

要说大送时期的商业发达,朱劲松也确实无法反驳,毕竟大送一直都是小朝廷扑买包税制,商人的地位也确实高的一批。

但是要说百姓安居……那踏马不是扯犊子?大送的百姓要是真的安居乐业,还至于三百年里造反不断?还至于搞出规模庞大无比但是根本不能打仗的厢军?

还有所谓的治政条件最为宽松……朱劲松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先把苏东坡的棺材板给焊死了。

再者说了,大明为什么会对商业和商人进行严格的管控,这种事儿但凡是个有脑子的应该都会知道八大蝗商是怎么联手把大明给卖掉的?

如果没有八大蝗商和袁大都都一直给建夷输血,建夷又能在大明的军事打击下撑过几个回合?

成化三年的成化犁庭,虽然没能把建夷彻底清掉,但是当时的大明军队其实也正处于走下坡路的时期,京营当中勋贵奴役士卒的现象也已经开始冒头,就这还能把建夷给犁了一遍,反倒是嘉靖以后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营兵反而没能清理掉建夷,这里面的事儿……

更何况,即便没有崇祯朝的那些破事儿,朱劲松也从来没有打算放开对商业和商人管制。

那个谁不是说过吗,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想到这里,朱劲松又阴沉着脸道:“德全,把这些报纸的情况跟诸卿说一说。”

张德全当即就躬身应了,然后对曾诚等人道:“这些报纸,多出自于江南,主要还是江浙一带,尤以松江府那边为甚。”

“经过东厂调查,朝廷并没有批准这些报纸的发行,这些报纸也根本就没有朝廷报备过,而是当地的礼科官员们自己批复的。”

听到这里,曾诚就忍不住打断了张德全的话:“张公公,曾某记得大明律可没允许礼科有批准开办报纸的权力?”

张德全呵的笑了一声,说道:“曾阁老好记性,咱《大明律》确实没给礼科批准开办报纸的权利,依《大明律》的规定,要开办报纸,只能通过各地的礼科层层上报,由礼部批准之后才行。”

曾诚当即例将目光投向了礼部扛把子孟繁志,皱眉道:“孟部堂可知道这些报纸的存在?”

孟繁志心中一惊,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后对朱劲松躬身拜道道:“臣,有罪!”

朱劲松冷哼一声,摆摆手示意孟繁志坐下之后才开口说道:“你的事儿,都察院自然会找你,现在要说的也跟这个没关系。”

等孟繁志满怀忐忑的坐下之后,朱劲松又示意张德全继续往下说。

张德全道:“这些报纸,根本就不是以报纸的名义发出来的,而是以诗集或者文集的名义发的,一般地方上的礼科也确实是有这个权力批复。”

眼看着曾诚等一众大老们的脸色越来越黑,朱劲松这才呵的冷笑一声道:“看到了?你朝廷管的再好,你能管的住所有人?”

“正好,这一次的事情,朕也有意看看拆分出去后的都察院和御史衙门到底能把事情办到什么程度今天这事儿,出之于朕口,入卿等之耳,若是有什么风声传了出去……”

再往下的话,朱劲松就没有继续说,而曾诚等一众大老们的心里也清楚的很,如果今天这些事儿走漏了风声,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也绝对不会介意在约束皇权之前先来上一场狠的,再掀一场可能会牵连上万人的大桉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朱劲松却又接着说道:“从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来看,朝廷管理百姓的观念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这种观念真的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众卿不妨想一想,提出这种观念的,又都是些什么人?”

朱二旦当即就答道:“那肯定是读书人或者官老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埋葬大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