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大明第一臣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张希孟的为臣之道

第四百八十九章 张希孟的为臣之道

上一页大明第一臣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要治理黄河,恢复中原民生,依旧是宝钞的问题。

还说不一样,这不是一模一样吗?

“张相,你,你有什么良策没有?”

张希孟轻叹了口气,“良策也谈不上,就是多印宝钞呗!”

“不行!”贾鲁几乎下意识吼了出来,你还真想重蹈覆辙啊!

张希孟微微一笑,“贾公,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样。宝钞这个东西,固然不能滥发,但是多发却未必是坏事。咱们现在一口气吞下了山东,河南,疆域增加了这么多,商贸往来,恢复民生,处处用钱,适当多发一些,只要控制住节奏,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有个前提。”

“什么前提?”贾鲁依旧犹疑。

“前提就是要等着一季庄稼种下去,最好看到了收成。到时候依旧收获,发行宝钞,钱和粮对应起来,问题就不大了。”

听完张希孟的解释,贾鲁气得差点倒仰……你这话说的,就跟说了话似的。

我们是要恢复中原民生,治水种田,急需要一笔钱……然后你跟我说,只要种田收获,有了粮食,就能多发钱了。

你,你这不是废话吗!

要放在几年前,贾鲁都想抽张希孟几个巴掌……无奈这小子官位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多,当世贤相,夫子在世,他还真抽不动了。

“张相,按照你这么说,当下就是个死局了?”贾鲁无奈问道。

张希孟摇了摇头,“或许更糟一些,实不相瞒,现在俘虏每天能得到的粮食,只有二两了。”

“二两?”

贾鲁真的惊了,“这,这别说一个大活人了,就算是一只猫,一只鸟也不够啊!”

张希孟点头,“没错,确实如此。”

贾鲁更加无语了,不过想想也是,都是几十万人马,大元朝几乎输光了本钱,大明这边消耗又岂能小了?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几十万人,一蹶不振,秦国不也消停了好些年,默默恢复元气。

差不多规模的战斗,大明的家底儿还真不如彼时的大秦厚实。东南积累的粮食几乎都押上了,马皇后甚至亲自登门,四处筹钱。

风光大胜的背后,是一个伤痕累累,负担沉重的大明。

“张相,这么点粮食,俘虏一旦活不下去,我,我怕会出乱子啊?”

“所以胡惟庸建议,能不能效仿秦国,坑杀这几十万俘虏!”

“什么?”贾鲁大惊失色,“张相,这,这怎么行?那可是几十万的生命,更何况中原大地,恢复民生,离不开劳力……这个胡惟庸的心也太狠毒了!”

张希孟无奈道:“贾公,我也不想这么干,所以我撰写均田法令,主张治河。就是想留住这些人,找出一个快速恢复中原民力的办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事情迟迟解决不了,再拖延下去,出现了俘虏作乱。到时候就算主公不想听胡惟庸的,那也不行了。”

贾鲁皱着眉头,悲愤道:“那,那可是几十万人,人命关天啊!”

张希孟点头,“没错,确实是人命关天,但又有什么办法?倘若主公真的下旨这么干了,我也只能想办法周全。”

贾鲁颇为惊讶,“张相,你不会劝阻陛下?”

“能说的都说了,我是陛下的臣子,为邀直名,忤逆君父,这种无君无父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贾鲁目瞪口呆,你竟是这样的张希孟?

伱可是有当世圣贤之称啊?

义之所在,当仁不让。

这都是假的不成?

张希孟呵呵一笑,“贾公,如果剖心见胆,我就是主公手下的臣子,主管门下省,是全天下的吏头。我们这些吏员就是负责无条件执行主公的命令,不管是什么命令,哪怕是矛盾的,我们都要保证顺利落实下去。所以从本质上讲,我们是不讲究道德的!”

道德真空,带英正统了属于是。

“你!你怎么能这么说?”

贾鲁气坏了,激动地敲着桌子,“张希孟,你,你可是云庄先生的晚辈,当年他老人家为了救济灾民,白天和官吏豪绅斗,晚上还要去祈雨救人,一颗心都扑在了百姓身上,以至于活活累死了!”

“没错啊,所以他累死了。”张希孟笑道:“贾公,我说的是最糟糕的情况,我当然会尽力想办法避免……而且我也有了主意。”

“什么主意?”贾鲁皱着眉头,“张相,你可不要耍花招啊!”

“您老还真说对了,就是耍花招。”

贾鲁皱起眉头,越发狐疑。

张希孟却是翘着二郎腿,竟然不说话了,只是喝茶。

就在贾鲁几乎等不了的时候,突然有人跑着冲进来,带来了一阵风。

“大哥,我来了!”

冲进来的正是朱英,这小子风尘仆仆,脸上嘴角,还有皲裂,眼珠子也红红的,看到了张希孟,兴奋之情,扑面而来。

哪知道张希孟半点寒暄的意思没有,直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大明第一臣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