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科幻小说 > 轮回之帝国历史 > 第二十章 宋瑞(三)

第二十章 宋瑞(三)

上一页轮回之帝国历史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地。他不是不知道,东边是潮州的唆都,东北边是刘兴、钱之荣,正北就是塔出。

如果让他选择,他更愿意回到江西,那里是他的家乡,只要他振臂一呼,再拉起一支大军也不是不可能。但塔出亲自坐镇在那里,而且轻易不离开,显然就是为了对付他。因此他只有两个方向可去,向西往广州,向行朝靠拢。当然,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由于某人的缘故,行朝现在实际上是在琼州,广州附近仅仅是张世杰的部下。而另一个,他叹了一口气,望向大海。

文天祥的心神不宁,还因为有个疑问始终压在他心底,那就是行朝愿意让他们回来吗?

虽然当初陈宜中等人也可以讲是将他排挤出朝廷。但另一方面,在朝廷的大局面上,不管怎么说,他们在外,多少还是能牵制一些北元的力量。这也是他当初义无返顾答应的原因之一。

在这段驻军山区、相对平静的时间里,他不是没有认真地想过朝廷现在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他和邹洬两人私下里多次商议,得出的结论是:

朝廷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在陆地上丧失了所有的根基,另一个是没有一个真正能够主持大局的人。现在的行朝谁能听谁的呢?

陈宜中是行朝中资格最老、官职最高的人,临安陷落前,他是丞相,实际就是朝政的掌控者。但朝廷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还在和留梦炎等人勾心斗角,不积极备战而仅考虑求和。

陈宜中在临安陷落前的表现,实际上已经导致他在行朝成立后每个人都不太信任他。如果更确切点讲,那就是每个人都不信任他的能力。

也许秀王是个不错的人选,但他是宗室,在帝国权力的传统架构上,属于被打压和被防范的,这就决定了他不会、也不可能成为行朝的权力中枢。

再加上朝廷另一个重臣陈文龙死难,那么帝国的臣子中间还有谁能够主持大局?

邹洬私下里对他直言:张世杰严格意义上是外来人,不属于朝廷本土系统,而且他是个武人,按大宋以文制武的国制,是不能够号令众人的,因此真正能够出来主持大局的只有陆秀夫和他两人。陆秀夫虽然也很优秀,但他更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因为他是大宋的状元,而且更有号召力。

宋瑞不是没有想过由他来主持大局,“舍我其谁”的勇气他还是有的。但他也知道,无论是他,还是陆秀夫,都属于朝廷用人之际,临时快速提拔的官员,资历太浅,难以服众。

难啊。他的脑海中出现了离开行朝时,陆秀夫那殷切的目光,也许哪个时候,他们两人的心里就已明白,今后所走的路将会是如何的艰难。

屋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站在窗前沉思的宋瑞被惊醒。刘子俊一脸惊喜地闯了进来:“相公,朝廷派来了信使。”

跟随刘子俊前来的是谢复和两个他的手下,他们化装成渔民就在丽江浦附近游荡,这也是临行之前东告诉他们的。

当谢复发现有宋军进占丽江浦时,他真的有点怀疑陛下身边的哪个神秘老道能未卜先知。他立刻悄悄地赶到府衙,求见宋军将领,

看了谢复随身所带陆秀夫的信,宋瑞又喜又悲。他喜的是陛下和朝廷安然无恙,悲的是天子在海上遭了大难,竟然迫不得已和大臣们跑到了琼州这个流放犯人的地方。帝国皇帝到了这个地步,作为臣子,问心有愧啊。

他赶紧招集部属,告知这个消息,同时向他们传达了陛下的旨意:立刻转赴琼州。

众人在得知朝廷来人后,既感动于朝廷并没有忘了他们,也疑惑竟然要去哪个流放犯人的地方。有人已经质疑谢复:朝廷是否真的就在琼州?陛下真的是要他们去哪里吗?

而更有人看不惯这个“信使”的姿态,因为谢复始终身体笔直地站在哪里,连躬都没有躬一下。这让一些文士很是不舒服,什么时候武夫变得那么倨傲了?

其实他们错怪了谢复这个“南蛮”。

刘师勇和苏刘义有点过,这两人现在患上了“陛下追随症”,不仅陛下的“练身术”被他二人全盘照搬,岛上的军士更严格训练,包括武官。

为了确保按照陛下的方式方法练军,在征得陛下的同意后,他俩还从陛下的“十八铁卫”中抽调了半数担任水师和步军的教头。什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更简直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虽然谢复和他的手下受训很短就出来了,但谢南蛮和陛下侍卫们的早前相处,早已经使他自许为帝国君主的亲军。

当下,谢复这个南蛮在众人的质疑中,竟然学着他的老大刘师勇训话时的语调侃侃而言:“陛下曾教诲吾等,‘和万世的名声不好听比,现在暂时的不好听又有什么关系。朕宁愿一时受辱,也不愿成为万世的笑柄。’将来我们一定会杀回来。”

此言一出,四周哑然,众人再无异议。文天祥立即决定,马上准备撤离。但在如何的走的问题上,他和谢复却出现了小小的冲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轮回之帝国历史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