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寒门状元内 > 第四二五章 阅卷潜规则

第四二五章 阅卷潜规则

上一页寒门状元内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步到会试第十名。

如此一来,便增长了王守仁中状元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都是作为潜规矩存在的,不能对外颁布,李东阳对于王守仁的字又十分熟悉,在看过王守仁殿试的文章后,他还是很满足的,但就是李东阳也不得不承认,在殿试的这三百份考卷中,答复得宜,而且文采斐然甚至有治国思想的好文章比比皆是,王守仁想突出重围中状元,十分艰苦。

无论怎么说,他还是正正经经在王守仁的卷子上画了个圈。

殿试的阅卷,基础要在第一天就完成,工作量十分宏大,一个阅卷官要看三百份考卷,一份卷子又广泛在两三千字以上,能从头到尾看完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内阁大学士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内阁大学士也不可能把所有卷子都仔细审阅一遍。这便是为何殿试会特别选出会试前十考卷进呈的原因,毕竟会试是通过半个月的阅卷,从各房的同考官,到主考官。经过层层提拔上来的,加上会试所测验之内容又十分全面,更轻易考核考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比之殿试要正规很多。

制定这样一个潜规矩,实在是为朝廷提拔人才负责。毕竟殿试只考策问,考核面相对狭窄,若真有人本身才学品德非常一般,只由于殿试做了一篇好文章,就被擢为状元,对那些莘莘学子来说太不公平。

当天阅卷结束,次二等的考卷会直接填写皇榜,列进三甲中,而上一等的考卷中还要提拔出十份考卷来,进呈给天子御览。选不上也会列进皇榜二甲。

天子会排定前十名的具体名次,从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到二甲前七名,都由天子亲身排名。

至于剩下的人,列于皇榜之上时,只会象征性排定名次,赐的是进士出身或者是同进士出身。

对于殿试来说,只有二甲第七名以上的考生才算是一种光荣。

这次殿试的策问题,相对来说很中正。

由于是弘治天子亲身出的策问题,开篇一律是以“天子陛下”开头。四道策问小题的文章合并成一篇大文章,就如同是写给陛下的奏本,答复天子所问出的问题,发表己见。这不但请求考生学问好,还要会在几个小问题之间形成转折,使得文章不会由于是答题而显得呆板生硬。

在三名内阁大学士中,刘健属于年老体迈老眼昏花的那类人,所以他看考卷显得有几分搪塞,毕竟身材明摆着。让他坐下来盯着卷子看一整天,非把他累趴下不可。所以阅卷的重要工作还是放在李东阳和谢迁身上,二人发觉有什么好的卷子,会呈递给刘健看,至于不太好的或者感到不值得推荐的,就直接给其他阅卷官批阅。

礼部会试前十名的考卷,也是读卷官们重点批阅的对象,要仔细检查文中是否有错漏或者违禁之处,毕竟这十份考卷很有可能会被呈递给陛下,甚至说,这十份考卷没什么问题的话,基础是要全数呈递的。

而这次礼部会试固然牵扯进鬻题案,但所提拔出来的礼部会试前十名,学问和文章程度都相当高,其中有在太学卒业的大儒伦文叙,还有孙绪、刘龙、丰熙这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举子。

想那祝枝山、唐寅、徐经这些驰名江南的大才子,到了会试要么名落孙山要么名次靠后,就足以知晓这届会试的质量有多高。

到了殿试,更是贡士们施展所长的时候,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文章能进天子眼,就算不能被天子御览,最少让这些内阁大学士和公卿看过之后留下深进印象,每人都务求把自己的才学施展到淋漓尽致。

“这文章,写的可真是老辣,却不知是谁的文章?”谢迁拿起一份卷子,打量半晌之后,看了看旁边的李东阳,想让李东阳给他一个答案。

礼部会试时,谢迁并非主考官,他没真正见识过这届会试众举子的才学,而李东阳则是礼部会试的主考之一,最具发言权。

谢迁所说的这份卷子,正好是礼部会试前十名其中一人的手笔,而且筹备作为殿试前十进呈天子御览,他不知晓,便想问问李东阳是否熟悉。

但就算李东阳身为殿试的主考官,可他所见过的只是誊录后的卷子,并不能从字体上认识所有考生。

李东阳拿过来看过,微微点头,却又马上摇头:“文章是不错,只是斧凿之工太过明显。”

谢迁好似明确了什么,举起大拇指:“卓识。”

***********

:第八更!

这一章是为所有书友加更,谢谢大家的支撑与厚爱!天子从早上八点起来,一直码字到现在,如今已经精疲力尽。

请大家持续支撑,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天子都要哦!(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寒门状元内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