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信无疑,因为公主近年来越来越多寄信的缘故,那字迹已经十分熟悉,只是嘛……看不懂!于是赵矜将信又交回给房简之:“念。”
房氏兄弟游历西方多年,通晓多国语言文字。房简之清清嗓子,将书信翻译成中文,朗声念诵。
赵矜一听,这封信跟以往不同。以往公主来信,无非就是伤春悲秋,感叹自己的妙龄岁月不断流逝(赵矜回信便安慰说:你会永远青春,永远靓丽);又或者抱怨皇帝哥哥不慷慨,给自己的零花钱不够,有非常喜欢的首饰也没法买(赵矜回信便只好说:好好好,你喜欢什么,我买,我买);又或者谈论自己新看的剧目,又抱怨高尚艺术虽好,总看这些可就太无聊,真希望早日到炎汉,看看多姿多彩的民间玩艺(赵矜回信应承:没问题,没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发展了,大众艺术和高尚艺术都蔚为大观)……总之苏妃娅就是说一堆废话,日理万机的赵矜看在美人份上与外交份上,都好言应答,前后礼物也不知送了多少。但这一次,苏妃娅一点废话没说——哪有心思说呀!整封信是在哭诉现在君士坦丁堡被围、禁卫军将领们却还懈怠防备吃喝玩乐的情形,盼尊敬的炎汉皇帝快来救苦救难,将自己娶到炎汉去,省得见了这些不中用的家伙就恼人。
苏妃娅虽不晓得军务,却也颇有几分聪明,知道将军懈怠会导致不可测的危险,急信向赵矜哭诉,哀求快点来救援。赵矜听完公主亲笔信,更增忧懑。但现在烦恼也没用,自己还没脱险呢。
此时的拜占庭,形势比苏妃娅公主所看到的还要严峻。苏妃娅怎能知道,草莽出身的法国伯爵黑斯廷,因为垂涎她的美色和高贵血统,处心积虑想要攻克君士坦丁堡。黑斯廷包围君士坦丁堡之后发现城池十分坚固,按一般办法就算攻上几年也未必攻得下,而且传闻南路十字军的领军大将约翰伯爵,那个英国佬福星高照,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大军赶来,但居然不攻击他,还跟他达成什么协议。现在约翰已经绕过许多无心阻挡他行军的拜占庭领地,神速地向这边赶来!黑斯廷可不希望约翰来分自己的功劳和战利品,更不希望那色狼也来抢苏妃娅,就必须赶紧想办法攻城!正好这时,君士坦丁堡城中的南欧商人们,一来对拜占庭并没有忠诚心,二来受困在城中日子难过,三来怕死,于是结成团伙密谋,要献城给黑斯廷以保生命财产安全。商人们贿赂了把守城门的拜占庭将士,说是要派人回乡送信安慰家人,拜占庭将军在好听的理由哄骗下,更看在金币的份上,同意了。士兵们都是雇佣军,不会不买钱大人的面子,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商人们派了一个最有胆量的仆人,偷偷出城去向黑斯廷密报。黑斯廷大喜,也不用许诺给商人们奖赏,只故作一副稳稳得胜者的姿态,傲慢地同意:“既然你们这么识相,好吧,我给你们保证书,凭此书,城破之后你们的命就保得住了。”于是,商人们就在寻找机会,要接应十字军进城。坚城易守,内贼难防。现在君士坦丁堡可说已经危在旦夕,城里的官兵、平民还在梦中。至于安德罗尼可斯皇帝、大牧首,虽然他很落力地督促手下巩固城防,但怎么想到有这样的阴谋正在酝酿?他经验不足,又因为一贯重视从商业中取得收入,比较亲信商人,想不到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关键时候就是最不可靠的人!在现实世界的史实中,拜占庭帝国最后亡于奥斯曼土耳其,也正是葬送在商人手上。
此时的炎汉国中,已收到赵矜昨天凌晨放飞的鸽子所带急信,知道了伊儿利背盟、皇帝遇险的消息。朝廷上下,大为震惊。苎玉贞代掌朝政,速发鸽书、快马齐赴连城府、南顿府、罗州、索州等处,调遣人马紧急从海路前往援救。
此时的前军李圭、后军李荼两部,在赵矜遇见房简之之时,也先后接到了赵矜派出的轻骑急报,知道中军出事。李圭遵命回师,李荼则改道按常速靠拢过来。为什么在这样紧急的时候还按常速行军?因为翻越高加索山之后,人马已经相当疲惫,这时如果还急急赶去,那么就算去到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就只有和中军一起挨打的份,谈何援救?因此,行军打仗有些事情是想急也不能急的,需要冷静判断。
再说赵矜这边,午休后继续行军,又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一边和都蓝、房简之说话一边留意四周动静,见前面地方似乎渐渐开阔,赵矜心中正喜,忽然察觉,周围空气似乎有点异常?竖起耳朵倾听,隐隐约约便听到呼声。不多时,后面喊声大作,震天动地!
赵矜大吃一惊,对都蓝道:“你管住部队,我回头看看!”于是拨马飞奔。走不多远,迎面一小校驰至,扑落马下叫道:“禀——主公!敌军来、来了!”
赵矜喝道:“知道了!”打马向着喊声起处加速赶去。
原来,继别儿却不花之后,从穆拉特河源包抄过来的另几支伊儿利军,撞见别儿却不花所部的败散人马,知道汉军已经突围向北,于是连夜赶来截杀。其中一支最先赶到,正好从岔路杀出,将汉军截成两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本回下节分解)
版本:7.0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