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重回北魏 > 第七十一章 道门兴衰

第七十一章 道门兴衰

上一页重回北魏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们这些人也能位列官学之一,但是他的“更受命”之说虽然比以前要求刘氏禅位收敛很多,但是依然不能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因此甘忠可死于狱中。

他的弟子夏侯良在汉哀帝时期,继续向皇帝兜售他的“更受命”之说,这一时期,西汉统治危机加剧,汉哀帝接受了他的说法,改换出中国第一个四个字的年号“太初元将”,并自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不过第二个月就把这个称号去了。由此可见,灾异之说和汉家运终的说法就连皇帝自己都信了。

甘忠可这种借用神仙的名号来给自己的学说增加光环的事虽然以失败终结,但是在东汉末却得以继承。

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平原人襄楷转上琅琊人宫崇之师于吉所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因为《太平清领书》指出当时社会诸多弊病,提出诸多建立“太平世道”的想法,触及到东汉的忌讳,政府以其所言妖妄,藏之秘府,其后张角却得到了一部分,并以此建立了太平道。

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起义是道门第一次试图以教派思想取代世俗政治的第一次尝试,其结果以失败告终。而到东晋末年,又出现了以孙恩,卢循为首的五斗米道起义的第二次尝试。

五斗米道的创始者张陵在后世被称之为“张道陵”,他的后代直到共和国都是龙虎山“张天师”一系,不过没那么纯洁就是了。

张道陵出身于方士活动频繁区域的丰沛,与出现《太平清领书》的琅琊距离不远,所以他的五斗米道之中也有不少与太平道相合的教义。

张道陵自称其于汉安元年在鹤鸣山遇到太上老君,老君授他以符箓之法,封他为天师。第二年张道陵就在青城山创立天师道。因为天师道要求入道教民上交五斗米,后来也被冠之以“五斗米道”之称。

张道陵的天师道并没有宣传不利于东汉的教义,为了利于传教,他在道经中有“为汉国辟捕盗贼”之言,本人也将“辅汉”作为字。加上他所处之地多有少民聚集,其教义有助于当地的统治次序,因此没有受到镇压。

汉末军阀混战,张道陵之孙张鲁占据汉中,以此地行五斗米道法。在投降曹操之后,五斗米道也进入中原发展。经过西晋内乱,五斗米道也逐渐分为南北两支。

东晋统治的南方比北方传教的环境好,加之很多南渡世族世代信奉天师道,所以南支天师道取得很大发展,及至东晋末,道徒孙恩领导五斗米道教徒起义,其起兵过程中提出“诛杀异己”的口号。起义历时十余年,沉重打击了东晋士族,第二次以宗教统治取代世俗统治的斗争再一次失败。

此外从西晋末年以来,南北民间还出现一个道门政治预言。叫做“老君当治,李弘应出”。老君就是太上老君,老子李耳,李弘呢?李弘就是老君转世之身。预言的意思就是老君将要以李弘的名字降生,领导人民重现太平盛世。此书自从西晋末年出现以来,起兵者“称名李弘,岁岁有之!”李弘二字成了各个统治阶级的心病,其遍及东晋,成汉,前赵,后秦。进入南北朝,李弘依然不时出现。在底层民间的号召力不比后来佛教盛行时的弥勒佛差。

进入本朝以后,鉴于道教在底层民间的影响力,为了统治需要,道都得到朝廷的拉拢,烈祖皇帝信道,喜好读道经,服丹药,还曾经设立过仙人博士的职位。世祖皇帝时期,世代信奉五斗米道的崔浩将嵩岳道士寇谦之推荐给世祖皇帝。寇谦之自称在嵩山中得遇太上老君,老君封他为天师,授他《云中音诵戒经》,他以此书为指导思想,在大魏开始改革天师道的运动,寇谦之废除了天师道以世袭祭酒统领教民的传统,要求教民忠心皇帝,不得以李弘,刘举(刘,汉家刘氏,举,举事之意)之名作乱,将天师道中流行的男女合气房中术废除,(因为男女合气书在当时已经成了淫秽之术,使道教名声受到玷污。)修改律例,引进儒家的忠义之道,修改斋醮仪式,要求道徒诵道经。

这些教义改革,使新天师道在本朝得以一时兴盛,寇谦之又向世祖皇帝建议,请世祖皇帝受太上符箓,于是世祖皇帝才修建了这所天师道坛,在这里接受符箓,这种仪式后来几代皇帝都在即位后进行过,算是对道民的安抚。

可惜,寇谦之死后,道教再也没有杰出人士,天师道也渐渐趋于平淡。相比于道教追求升仙,追求长生,却从没有人亲眼见过仙人这一难以解释的事实,佛教不求今生,免除了许多解释不清楚的虚妄之说以追求来世,反而更受民间欢迎。到现在可以说佛教已经把道教甩在了后面。

对比与永宁寺,天宫寺等诸多皇家寺院,天师道坛这所已经几十年来只有在皇帝接受符箓之时才加以修缮的道教道场,明显衰颓太多。

仔细看看,道坛上的青漆砖上的漆已经掉了不少。砖缝中的青苔到处都是,还能看见明显经过清除的痕迹,看起来都是道坛道徒们自己清理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重回北魏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