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我在曹营当仓官 > 第539章 先胜后战

第539章 先胜后战

上一页我在曹营当仓官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当然侄儿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只不过,它绝不是我们赢取胜利的‘根’!”

楚云说完,曹操并没有急于发表意见看法。

他沉思了好久,用非常漫长的时间,仔细消化了楚云所讲的内容。

“云儿,听你这一席话,叔父我真是不得不佩服!也不得不惭愧啊!”

曹操是真心觉得,楚云的这番话,已经精辟到可以记载在史册上了。

太多的人,都把战事的胜负,归咎到交战时的细节处理上。

可实际上,战前的准备,才是决定战事结果的核心。

士兵的数量,训练精锐程度,武器、护甲、马匹的质量,还有粮草的运输和储备,以及领兵将军的智谋与勇略等。

这些要素,都是在正式开战之前,经过漫长的积累,才能呈现的。

这些,才是一方势力真正的底蕴。

如果战场上一个奇谋诡计就能主宰胜负,那当初张绣早就在贾诩的帮助下,把曹操、楚云、曹昂还有郭嘉等人全都一锅端了。

“可是云儿,叔父还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

曹操当真是已经摆出一副学徒的心态在求教了。

“叔父请讲。”

“云儿,你说的这个道理虽然精辟,但其实并不难懂。”

“可是你说为什么天下那么多人,到头来都会把胜负归咎到战事的细节上,并指望着靠奇谋诡计来获胜呢?”

其实就连曹操自己,有时候也会莫名其妙地就犯了这个毛病,当时他事后还会再三反思,却一直抓不到重点。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有些仗他打输了,不是因为在临阵交锋时做了特别错误的判断。

比如昔日讨伐董卓时,他力排众议,独自一人星夜追杀董卓,最后在荥阳汴水被设伏的徐荣击得大败。

那一次,不止是吃了大败仗,曹操自己险些丢了性命不说,还害得至交好友鲍信身受重伤。

以曹操的性格,事后当然会反思自己的问题,当时他把战败的原因,归咎到了自己没能洞悉先机,也就是没能察觉到徐荣早就设好埋伏这件事上。

现在听了楚云的理解,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

当日荥阳之战,自己之所以落败,根本原因在于,他手上只有五千兵马,而且因为昼夜不停的追杀,将士们和战马都已经是人困马乏了。

而徐荣的部队算不上是完全的以逸待劳,但在精力上逼曹军要充沛很多,再者,两军的兵力也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曹操在这些硬性条件上就已经输了不止一筹,真正打起来,就算没有所谓的设伏,两军是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最后战败的人,一样会是曹操。

诸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这样的词汇,已经无法来准确形容曹操现在心中的震撼了。

楚云的话,不仅仅是为他解决了以往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未解之困惑。

更重要的是,现在摆在眼前的担忧,也同样迎刃而解了。

因为从楚云的这份言论上,可以印证出结论。

曹军这次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处在一个“胜”的位置。

所以眼下对于曹军而言,胜利基本是必然的。

叔侄二人洽谈越来越欢,而后,二人默契地停止闲扯,开始一起关注于眼前的战局。

也许刘备、刘琦麾下有人能再想出什么阴谋诡计试图扭转局势,但这个人绝对不会是诸葛亮。

因为诸葛亮恰恰是最不善于用诡计取胜的人。

真正让楚云担心的,反倒是那个似乎藏匿在暗中,似有若无的人物。

——

襄阳城内,刘琦正苦苦缠着徐庶不放。

“先生,算我求您了,您就再想想办法吧!”

徐庶叹了口气,轻轻抖开刘琦抓着自己的手。

“公子,这并非我愿意不愿意想办法那么简单的。”

“先生此话何意……?”

刘琦整个人一僵,似乎意识到了某种最坏的可能性。

“公子,还是听在下一句劝,快让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找一处攻势最薄弱的城门突围吧!”

如果是旁人听起来,徐庶这番言论,大有通敌和动摇军心之嫌。

但是刘琦对徐庶还是了解的,他知道面前之人绝不会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通敌卖主。

只是刘琦怎么都想不明白,眼下敌军不过就是招揽了一堆乌合之众,城池也完全没有失守的迹象,为什么徐庶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劝他弃城逃走呢?

“先生,曹军的人数虽然多了些,但他聚集得不过都是一些其他太守、郡县手下的乌合之众,曹操把他们混合在队伍里,没准是有害无益的事情,不值得我们这么畏惧啊!”

听到刘琦的话,徐庶悲喜交集地叹息道:“公子能看到这一点,其实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但是公子没有想过,如果曹营之中,有人能收复这群乌合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我在曹营当仓官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