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崇祯十五年 > 第900章 效仿唐太宗?

第900章 效仿唐太宗?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何退?”

萧汉俊缓缓道:“先说退。恕臣直言,就算没有童谣和流言,臣也建议,殿下此次大胜之后,应该歇一歇了。”

“为什么?”朱慈烺不喜不怒。

“子盖父光,过犹不及。”萧汉俊道:“虽然殿下是太子,大明储君稳固,但也不能违了人伦。”

朱慈烺久久不语,他能明白萧汉俊的意思,他的父亲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察察之君,且一直都把能否掌握权力看的很重,他是否能接受年幼太子的声望,压过自己,是谁也不能保证的事情。

如果崇祯帝真起了疑心,对他有了芥蒂和提防,身为儿子和臣子,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除了退让、释疑,他好像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朱慈烺一时沉思。

萧汉俊察言观色,轻声补充了一句:“童谣说,一年两年殿上走,殿下自请卸去京营抚军,清心无为一两年,谣言不攻自破。”

“什么?”朱慈烺登时就皱起眉头。

他怎么可以卸去京营抚军、清心无为一两年?

虽然开封之胜和两次击退建虏入塞,大明朝已经从生死线上被拉了回来,喘过了一口大气,但这并不表示,大明朝就可以转危为安了,不说流贼未灭,张献忠仍然在湖广一带猖獗,也不说今年各地的旱情和灾祸,只说大明朝的财政困窘,就又已经成为一场迫在眉睫的大危机了。

去年的时候,他抄了晋商八大家,一共获取了一千多万两银子,但补发各地欠饷和欠俸,赈济河南灾民,今年又应对建虏入塞,修建各地城池和棱堡,招募义勇,这一千多万两银子,已经流水去也,花的一分不剩了。

此次各军大胜归来,有功将士甚多,但一片欢喜之中,户部尚书傅永淳却一直愁眉苦脸,原因很简单,他户部拿不出应有的赏赐金银,这还是太子临阵修改了赏赐的办法,不再以人头计赏,改以集体功和个人功,强调先登、先进、即便没有人头,先登和先进,都是一等功,如此,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同袍在前面奋勇杀敌,你在后面割脑袋的恶习,军士们不再以割人头为第一,而是冲锋在前为第一。

即便如此,今年的赏银都是一个大数目。

如果以朝廷过去的标准,以一颗建虏首级十两、蒙虏五银子算,朝廷这一次需要付出的赏银会更多。

一月两月也就罢了,如果一年半载,赏银都迟迟不能到位的话,必然会伤了将士们的心。

此外还要安置吴三桂从辽南带回来的两万汉人百姓,他们千辛万苦,从敌占区归来,不能让他们太受委屈,不然敌占区的辽东百姓,岂会再归来?

这都需要银子,但朝廷却没有,朝廷的财税改革,在厘金税之外,必须再有进展。

而税制改革的艰巨任务,靠现在的朝中大臣,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只会拆东西补西墙,缝缝补补,虽有蒋德璟李邦华等人,但没有皇帝和首辅的强力支持,他们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的。

这一切。朱慈烺必须自己挑起。

财政之外,京营的兵权就更是不能交了。

如果朱慈烺交出京营,崇祯帝重新任命一位勋贵为京营总督,朱慈烺不用想也知道,自己在京营的苦心经营,很快就会化为乌有,京营故态重萌,是很有可能的事情,那不止是意味着京营的糜烂,更表示朱慈烺穿越以来的所有努力,都变成了泡影。

这是朱慈烺决不能容忍的。

所以,他一刻都不能无为,他必须继续作为,如此才能不负他穿越的使命和雄心!

朱慈烺没有说话,但萧汉俊却已经从他阴沉的脸色中,看出了他的心志,知道太子不愿意无为、等待,以至于将现在的大好局面,付之流水,于是他缓缓说道:“如果殿下不愿意退,那就只能进了。”

朱慈烺抬头看他,意思是,怎么进?

萧汉俊的双眼忽然冒出了光,这一刻,他好像是变了一个人,失去了睿智和冷静,撩袍猛地跪拜在地,目视太子,慨然说道。

“臣冒死进言!”

“从现在起,殿下就需做最坏的准备,秘密筹划,笼络龙骧两卫和武襄右卫,待时机成熟,就效仿当年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

“京营在手,殿下一呼百应,毫无阻碍!”

“天下百姓苦陛下久矣,群臣也不耐陛下久矣,只要殿下入据皇宫,召集群臣,宣读命令,将陛下奉为太上皇,大事就可定!”

“如此,不论征伐建虏,还是剿灭流贼,亦或是改革朝廷的税制盐法,殿下就可以任意挥洒。”

“大明中兴,指日可待!殿下必将和唐太宗,太祖文祖皇帝同列,彪炳千秋。”

“如此百姓幸矣,大明幸矣!”

“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