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这人还是叶公的座上宾。
孔子的来历……
原本楚人是不知道的。
这个时代,是一个出嫁了五十里,都是超远的时代,人们过着田野阡陌、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
至于知道孔子来历的贵族,这些人与底层百姓,却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又怎么会像楚人宣扬孔子的来历呢?
但是,叶地楚人虽然不知道孔子的来历,可是儒门弟子多啊!
儒门到了叶地之后,当即就开始宣扬儒家学说了。
甚至,还招募本地落魄士人,加入儒门。
(后世河南湖北交界处,有一个叫做孟楼的镇,这是一个集镇、两省共管,除了本地人,外人根本无法找到分界线的地方,这里就是当年孟子重走孔子路,再次游说楚国时,设立草庐,讲学的地方。
这个地方,周边百里之内有阴国、邓国、穰国等数个诸侯国,更是距离伍子胥故乡不远,是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却是一个繁华之地。
孟楼距离阴国都城,只有十几里道路。)
有了一杆子大嘴徒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那就是儒门一行刚到了叶地月余,这叶地的百姓,甚至,连黎民都是知道了儒门一行的来头很大。
这可是鲁国巨子,所招收的弟子,都是各国贵族之子,甚至不乏执政之后呢!
叶地的遗老遗少,看到了机会。
不管什么时候,就算是朝代更替,地方大族依旧是会再次崛起的。
当然,这是在家族教学的时代。
因为家学,是一种具有独特印记的教学方式。
家学,很容易教导出来某一种特制之人。
叶地的陆浑夷已经被灭了几十年了。
这里早已不再有成规模的反抗事件,甚至,因为生产力的改变,叶地的百姓们,已经开始念叨楚国的好。
但是,在遗老遗少的心中,却是还是不满的。
这些人,在地方却都是具有着某些特权之人,或者是在地方上都是富贵之人。
于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将前来抓人的小吏围住之后,不多时,周围竟然聚集了上千人。
甚至有人不远几十里都携家带口的跑来了。
“放人!”
“放人,凭什么抓人?”
……
百姓们鼓噪着。
孔子心中得意。
看啊,这就是他的儒门,这就是他宣扬的周礼。
你看看,这是多么深得人心啊!
他自负身份,是以负手而立。
烈风,吹起了孔子的胡须,花白的长髯,随风起舞。
“天下之先,莫若孝道!”
冉求上前一步,扒开前面那个说的口干舌燥的师兄,对着小吏道:
“不管怎么说,这人子告父,是为不孝,你们是不能抓人的。”
小吏哪里见过这个阵仗。
他只是一个小吏罢了,甚至连士人的身份都不是。
叶地被纳入楚国管辖没有多久,在楚国贵族眼中,这边就是一个山窝子。
是以,叶地的贵族不足,于是,他这个从军而征的国人,在这里娶妻生子之后,就成为了官府的吏员。
他皱着眉头,只得道:
“诸位大贤,我们是奉命捉拿奸邪,诸位的要求,小的不敢答应啊!这是要丢下了吃饭的家伙的,至于你们说的……”
小吏苦笑:“城公定下了规矩,举报奸邪之人,是有奖励的,这人偷了一头牛,按照规矩,举报者要奖励给两只羊。”
他拱手弯腰,团团而揖:“小子只是一个小吏,说了不算啊!”
“你说话不算也没有关系,只管放了人变成,再者说了,这人子告父,你不应该给他奖赏,而是应该将他抓走,因为他大不孝啊!”
子张松垮着衣衫,对那小吏解释道。
他们儒家倡导的,就是周礼。
按照周礼,不管是国家,还是黎民,都是要宗法说话的。
换句话说,就是家长最大。
这人身为儿子,胆敢告了父亲盗窃,这还得了!
更何况,叶公制定的法律,竟然不惩治这小子,反倒是要奖励他,还要抓走这个父亲,这不是违背了周礼了吗?
伴随着子张的话语,一杆儒门诸子,开始推扯小吏等人。
他们只要驱散了这些吏员,就能救出了那个被不孝子出卖的父亲了。
只要人走了,又去哪里找人哟!
再者说了,这是他们儒门在叶地打响的第一枪。
只要这一战成功之后,儒门的名号必将更加响亮的,到时候,必然有大量子弟愿意加入儒门。
……
“烦请先生见谅啊!”
小吏被人扯拉着,都站立不稳了。
他苦着脸:“不是小子不放人,而是小子没有权利啊,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