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科幻小说 > 浦江东 > 第178章 十六铺

第178章 十六铺

上一页浦江东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淞沪战争时期,日寇曾19次轰炸南市,1937年8月16日,日舰用大炮、机枪向大达码头、董家渡码头一带轰击扫射;22日,4架轰炸机投掷数枚重型炸弹,火光冲天;11月19日,30余架日机又在十六铺轰炸,并用机枪扫射,百姓伤亡惨重;11月11日,日军在浦东沿江架设四五十门大炮,加上江中军舰,齐向南市轰击,十六铺至董家渡繁华地区遍地瓦砾、满目疮痍。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苏北、安徽难民在咸瓜街一带搭起木板简屋,形成大片棚户。解放以后,这里居民生活逐渐改善,但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又搭建了许多棚户简屋,还出现了不少楼上楼、阁中阁。棚户区设施简陋,巷道拥挤,居民矛盾迭发,危房火险隐伏,严重损坏了十六铺地区的形象。

1949年5月,军管会接管了招商局等17个官办交通机构,码头由上海市人民轮船公司管理,后归属上海港务局,定名十六铺客运码头。

到了这个世纪的80年代,十六铺繁华依旧。特别是上海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顺利开张,全国各地来的大米、花生、茶叶,水果等等都能在这里买到,更是加大了这里的名气。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致力于十六铺地区的治理和改造,客运码头的重建、中山东二路和中山南路的拓宽、南外滩地区的开发都给这里带来不少变化。

至而今,十六铺码头已经发展到每年进港人数将近600万人次,出港人数的数字也大体相当。这在当时全国的水路客运是规模最大的。

随着客运量增加,由于客运迫切需要,原先的货运装卸区与客运站合并起来,以“十六铺”码头为基地,重新成立了以十六铺码头为中心的上海港客运总站。

由于设施陈旧跟不上,就在今年,将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掉,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

新落成的十六铺客运站有三大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造了7个小候船室,落地门窗、空调、沙发。这些“新奇”的转给和设计,一时轰动上海,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连市政府各个委办也来借用。

要知道,在整个上海地区,目前就只有十六铺、虹桥机场和火车站拥有独一无二的“上海”标志。

新楼正面的墙上,“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两条大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浦江东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