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恐怖小说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五十七章 支援鄱阳

第五十七章 支援鄱阳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的正牌统帅嘛,乃刘基派人到吴县寻访而来的东吴名将——徐盛!

徐盛字文向,琅邪莒县人,因为战乱避居吴县。

刘基手下虽有太史慈、董袭、凌操、于麋三人,但依旧缺少能够带兵良将。他曾派人四处寻访历史上的东吴名将,但孙坚孙策倚仗的淮泗武人们基本早就已经在孙策帐下效力。

如周泰、蒋钦、陈武这些后世闻名的东吴名将,现在基本都已在孙策帐下。

而全琮、丁奉、朱异、朱据等人尚且年幼。

如贺齐、周鲂、朱桓等名将虽然在刘繇的手下,但目前都不直属于刘基。

后来历经多日,刘基终于是打捞到一条漏网之鱼——徐盛!

刘基找到徐盛时,徐盛已经在吴县略有薄名。刘基便擢拔徐盛为伏波校尉,希望他能如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伏波将军马援一样报效汉室。

至于为什么不任用凌操?

因为凌操更偏向于先锋斗将,不是那种统帅型的将领。

而且既然已经找到了徐盛,为什么不多历练这个历史上名声和功绩都要大得多的人呢?

况且凌操已经是门下督了,升迁太快也不好。

伏波军新立,老兵油子不多,所以即便徐盛也还没有立什么功劳,但军中却没有人质疑他。

而且徐盛确实有些本事,刘基将新建的伏波军交给他,嘱咐他需要注意训练的方向后,徐盛竟然将这两千将士管理的紧紧有条!

后来刘基打听,徐盛与伏波军将士们食则同席、寝则同榻,每月俸禄也多拿来奖赏训练表现优异的将士,所以大家都信服他。

刘基此次派徐盛的伏波军和董袭一道去,是存了让他立功的目的。

刘基决定好派去鄱阳支援周鲂的部队后,张昭和高岱二人便下去安排。

四月二十五日,五千将士在江水北岸的枞阳集结,等待二十天后的军事任务。

这些天里,刘基又亲自去枞阳大营视察,他已经又好些时日没有和将士们待在一起了。

作为主君,必须随时和麾下军队保持亲密的联系,不然晚唐五代的“魏博牙兵选举制”听说过吧!

虽然两汉三国的大头兵还没有那么桀骜,但总归主君还是需要知兵事的。刘基日常里看得最多的也是各种兵书,虽然他手下有太史慈、董袭这样的良将,还有高岱这样的谋士。但他自身也必须足够优秀才是!

枞阳大营,解烦卫和伏波军的代表部曲在校场里列阵,刘基在看台上检阅。

解烦卫的代表是原本隶属于于麋的中军一部,一千名大戟甲士身穿上好的鱼鳞甲,黑色的鱼鳞状甲片与鲜艳的红绳组合在一起,既明亮又肃杀!

鱼鳞甲相较于一般形制的大甲片札甲,其防护穿刺的能力要强一些。

因为战场上能伤害到解烦卫中这些大戟甲士的兵器就只有各种长杆兵器或流矢,这些兵器一般都是靠穿刺杀伤,所以刘基特意让他们穿上甲片更小的鱼鳞甲。

同时,这些鱼鳞甲在颈部都做了延长,专门做了一个铁盆领,保护将士们脆弱的脖子。

这里需要讲明一点,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鱼鳞甲,其实在本质上还是札甲,只是甲片更小。甲片之间连结的工艺还是札甲那一套,都是用绳索皮条将甲片横向或纵向串联。

不要将中国的鱼鳞甲和西方的鱼鳞甲混为一谈!

西方世界的历史常识里,鱼鳞甲是防护力最差的甲。因为它是将甲片直接缝在里面的衬皮上,防护性能是比不上札甲的。

而且中国历史上都是精锐和将领穿鱼鳞甲,普通部队穿札甲,古人不会傻到让士兵穿得比将领还好吧?

这些鱼鳞甲可是刘基花大钱专门找工匠制作的,幸好现在庐江的官铁办起来了,不需要找私人商贩或豪右世家购买。

每套鱼鳞甲,刘基都要付给庐江官铁3万钱,一千套这样特制的鱼鳞甲就需要3000万钱!!

几乎把去年刘基卖白糖存的钱花干净了!

舒城内一间奢华的五进宅院也才价值百万钱呀!

所以说什么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

至于你说男子不许蓄私财的事情?

人要学会变通嘛,三千万大钱加起来至少几十吨重,几十口大箱子装着搬来搬去多不方便。

还是放在舒城安全,以后阿爷和娘亲若要,刘基也能靠一手寅吃卯粮找补不是?

何况长辈因晚辈蓄私财要收拾晚辈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一个州牧之家呢?

话收回来,伏波军参加检阅的是左部的一千将士,他们的装备就轻便很多,因为是在水上作战,不能穿太厚重的铁甲,不然掉下水捞都捞不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