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恐怖小说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四十八章 织造、牛耕、官铁

第四十八章 织造、牛耕、官铁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但庐江北部被袁术祸害一年多,战争不断,田亩多有荒废,有收成的田地会更少。

但庐江南部的舒县、皖县、居巢等地相对太平,农业生产得到延续,算是个好消息。

舒县有田三十五万亩,居巢十五万亩,皖县二十万亩,其余几个小县零零散散凑出来十五万亩,庐江南部总计总共约八十五万亩田,总共收上来了89万石粮食!

但刘基能留在手里的不足三成,因为官员们的俸禄要两成,军队的俸禄要三成,还要上缴两成半,最后落到刘基手里的就剩两成半,再其他各处零零总总(如运粮的损耗等),最后竟然只能存下将将两成!

也就是说89万石粮食,落到手里就剩下近18万石了,刘基心里苦啊!

更苦的是,这18万石粮食,还得承担庐江郡境内五千兵马(解烦卫 各地守军)的吃饭问题。然后再预备一些备荒粮,以免明年老天爷不开心,最后能用的也就七八万石。

难怪历代定鼎天下的开国之君们前期都要苟一段发育期,手里没粮,心里发慌啊!

刘基看着账册上的数字,恨不得立刻打土豪分田地。但也就只能想一想,世家也是基本盘。

最后,刘基只能继续在“开源节流”上想办法。

如何开源?垦田,蓄民力,做买卖……方法很多。

如何节流?降低官员俸禄,修运河减少运输损耗……方法同样有很多。

刘基准备先从最简单的做起,那就是大力发展农业!

但是淮扬、江东一带在两汉时期其实还没有得到太多开发,农耕技术也不发达,江东甚至还没有实行牛耕,铁质农具由于官铁荒废,世家垄断之下百姓们也用不起铁质农具。

刘基觉得应该由官府牵头,普及耕牛和铁质农具,提升治下的生产力水平。

嗯……耕牛只能从其他诸侯那里引进,但是铁质农具难道也要找世家买?!

刘基越想越不对劲,用钱的地方反而更多了!

我明明是开源节流,怎么全成花大钱了?可不能当这样的冤种!

耕牛买我认了,铁农具可不能找世家大族买,官铁得重新振兴!

想着想着,刘基想出了办法,于是他找来张昭商议。

刘基先寒暄道:“子布先生,今年是一个丰年啊!”

张昭笑道:“确实,昭要恭喜少主了!”

刘基回以微笑,然后面露忧愁:“吾在徐州时,本郡百姓多用耕牛在田间地里劳作。然而到了扬州,却连跟牛毛都没见到,为何百姓们不用耕牛耕作呢?”

张昭回答:“少主,因为江水两岸的百姓不用牛耕。”

刘基故作疑惑:“牛耕省力省事,为何不用呢?”

张昭道:“淮扬一带耕牛稀缺,除了世家大族,百姓们买不起耕牛,所以也就不用牛耕。”

刘基微微一笑:“子布先生,吾想要从北方引进耕牛!”

张昭笑了:“少主,此事容易。只需备足钱粮即可,中原诸侯混战,您可以派人向他们购买耕牛。”

刘基点头,这确实是相对好办的一件事,给钱去北方买就行。

但刘基想要普及铁农具,这就是要动世家的蛋糕,搞不好就会引起反弹和动乱……一成不变地实行两汉的“铁官制”肯定不行!

刘基对张昭说:“子布先生,之前我到皖县时,常看到皖县豪右们家中日夜不断的冒出烟雾。后来问过才知道,皖县多铁,豪右们多私设铁矿,豪右们家中不停腾起的烟雾便是铁炉升起的。”

张昭问:“少主可是有什么想法?”

刘基点头道:“秦汉以来,盐铁官办之策就一直被先代帝王们重视,到本朝仍然在延续。虽然中间曾在京师和近畿等地废止,但地方上从未中止。”

张昭抚须道:“但官铁官盐常引来‘与民争利’之议,前汉更有桓宽着《盐铁论》,所以皇帝不得不在京师废除铁官。”

刘基嗤笑道:“子布先生难道也觉得此举是‘与民争利’吗?”

张昭微微一笑:“此乃谬论,但如果少主想要重振庐江铁官,可要做好万全之策。”

刘基点头:“确实。不过铁官势在必行,否则任由豪右私办铁矿,则铁价不在朝廷掌握。豪右任意抬高或贬低铁器价格,百姓叫苦不堪,朝廷也会受累!”

张昭劝谏道:“此事还望少主三思,徐徐图之,否则皖县士人不满,有累您的大业!”

刘基听他劝阻,刚开始有些懊恼。但从张昭的话里,他明白张昭不是站在食利者的角度劝阻他。

于是刘基摆摆手:“子布先生放心,我不会行那太阿倒持之事!”

张昭疑惑:“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