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恐怖小说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扬州政治格局

第二百一十三章 扬州政治格局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还有程秉、薛综、许慈等名士的老师——大儒刘熙。

薛综、许慈等人后来也随刘熙一起入宛陵,和自己的同窗程秉投效了刘繇。

除此之外,还有出身陈郡袁氏的袁徽,此人是琅琊相袁涣的从弟,素以儒称。袁徽此前一直避居交州,如今也慕孔融之名而来,但他没有接受刘繇的官职,只是在宛陵住下,时常参与士人们的聚会。

还有曾任沛相、出身汝南袁氏的名士袁忠,和其好友且同样出身名门龙亢桓氏的名士桓邵等来投。

数月之间,刘繇凭借孔融的影响力,几乎要将避居扬州和交州的士人一网打尽!

文学不倡,被中原鄙夷的吴越之地,就此迸发出一股子文学的活力。

这算是弥补了刘繇父子因为以江东为根基,从而在文治方面十分依赖江东本土豪族的缺陷。

而今扬州境内可以划分出三个政治派别。

一是以顾、陆、张、魏为首的江东本土豪族,如今此派势力最大,被称为“本州派”。

二就是以孔融、许劭、孙邵等为首避居南方的中原士人,因此被称为“中州派”,他们在影响力上远非江东本土豪族可比。

刘繇手下的中高级官员其实一直都是“中州派”的人占多数,就算在孔融到来之前都是如此。如别驾步骘、治中严畯、江东六郡太守是仪、华歆、王朗、诸葛玄、刘基、孙邵,全都是北人!

“中州派”们虽然占据了上层组织,但在江东根基尚浅,所以还无法撼动深入到了中下层的“本州派”的地位。

刘繇隐隐用“中州派”为上层建筑驾驭中下层的“本州派”,以此搭建起了自己的统治框架。

但刘繇本人并没有故意这样做的,他只是按照固有的重视士族的观念在行事。

并不是说刘繇此举不好,相反这是很明智的举措,而促成刘繇如此做的原因,正是在封建王朝中根深蒂固,讲究“大宗治小宗”的儒家系统!

所以不要站在今人的角度一味贬低古时的体制,要说最利于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系统学说,非儒家莫属!

当然,这也是为何后世新文化运动中,当时的文人学子们高喊“打倒儒家”的原因之一。

除开以上两派,还有一派就是被刘基提拔起来的一批人,这些人中有出身寒门的名士如高岱、蒋琬,也有出身高族的名士如刘晔、诸葛瑾,还有靠军功扬名的太史慈、董袭等,来源混杂。

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年轻!

这一批人被好事者称为“少壮派”,且基本都在江北任职,所以又被称为“北府派”,意为在刘基的江北大都督府中效命。

此三派便是如今扬州政治格局的展现,所以不要看孔融来投时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可他对于刘繇政治集团的影响,非一州一郡之地可比!

而孔融的到来,也使得刘繇对于江东的统治更加稳固,如今江东百姓可谓是只知道镇东将军刘繇,而不知刘姓天子!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sodu777.)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