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都市小说 >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 第七百九十章 会不会研究可控核聚变方向?

第七百九十章 会不会研究可控核聚变方向?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提供稳定、安全、可靠、持续、环保的能源。换而言之,它不是以纯粹的新能源研发为目标,而是为“澹化资源再生利用技术部”提供绿色可靠稳定的能源。

新能源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利用市面上比较成熟的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以及潮汐能发电技术,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基础绿色电网方案,用作电解水制氢的初始能源。这些相关的设备选型、技术选择上,秦克直接交给了新能源部的主管丁思博来搞定,他自己则带着宁青筠、沉胜贤及三个从青柠植物培育实验室临时抽调过来的计算机工程师,全力攻克另一个前期难关——解决不同绿电之间的初步并网消纳问题。

所谓的并网消纳问题,主要是指不同绿电技术产出的电力消化吸纳以及动态再平衡,保证供电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并尽可能地不浪费电力。要解决并网消纳问题,就要研究出一套高效、能实现动态平衡的电力管理系统。

众所周知,主流的风力、光伏、潮汐等绿电基本上都有周期性且不稳定、波动较大。

比如风电,风大时产生的电力多,无风时就无法产生电力,光伏发电同理,晚上或者无阳光时是无法发电的,所以这些绿电技术往往都采用“分布式发电 储能”的模式,并具备基础的储能条件,但想建立一个将不同的绿电技术完美结合、有动态平衡能力、能达到最佳的并网消纳效果,以实现电解制氢的不间断稳定运行的“动态平衡电力管理系统”,就成为了前期的一个难点,这关乎后续的绿氢研究能否真正展开。

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哪怕没有这个“动态平衡电力管理系统”,也不影响到电解制氢,但电力供应会比较不稳定,且制氢成本会很高,甚至比起其他制氢方式劣势明显,那这套“新型海水澹化技术方案”就算研究出来也会效果大打折扣,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更无法达到系统任务要求的“受到市场认可”。

想研究出一套优秀的“动态平衡电力管理系统”,非常依赖计算机技术以及的智能管理。

幸而在这方面,拥有4人工智能“微光”、又同时具备世界级编程能力与资深物理教授水平的秦克极具优势,何况他还有《一种高效低能耗全自动的新型海水澹化技术方案》里的设计思路可供参考,团队也不乏精兵强将。

攻关团队成员之一的沉胜贤是原物研所清洁能源前沿研究实验室的博士后,长期从事水光互补系统的研究工作,对于水电光电的并网消纳有很深的研究,所以这次特意从第三组抽调出来,直接跟随秦克做这个“动态平衡电力管理系统”的攻关工作。

至于三个从青柠植物培育实验室临时抽调过来的计算机工程师,则是一直负责计算种子学的编程方面工作,开发经验也极为丰富,能很纯熟地运用目前已完全占据了夏国软件开发市场的“青柠智能编程软件”。

宁青筠更是与秦克配合默契无比,对于数学建模、算法方面极为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秦小壳这个准大学生闲来无事,除了偶尔去远州美术学院接受院长倪万英最后一段时间的美术指导外,都跑来研究中心这里帮忙。

她不懂什么工程制图,但手绘图片又快又好,秦克脑海里有了“动态平衡电力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都是让秦小壳帮忙画出来,生动形象的画面倒是极大地促进三个计算机方面的工程师了解秦克先进的技术理念。

所以整个“动态平衡电力管理系统”的开发进展颇为顺利,短短两三天,框架便搭起来了,剩下的就是完善各个功能模块,估计最快能在国庆前就能弄出一个测试版来——这样的速度已算是神速了,说出去足以惊世骇俗。

日历在炎炎夏日的埋头研究一页页地翻动,转眼间便已翻到了8月26日这天。

秦克打算再过两天就带着宁青筠和秦小壳返回京城了,《远州日报》的总编亲自打来电话,极客气地提出了采访请求。秦克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接受采访的时间就定在明天。

秦克琢磨着也差不多该继续给整个海水澹化业界施加压力了,他已打定主意要做“鲶鱼效应”里的那条鲶鱼。

挂断了电话,见旁边做着研究的沉胜贤忽然抬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秦克便微笑道:“胜贤,有什么事吗?”

沉胜贤略一犹豫,还是开口道:“秦院士,不知道我们研究中心还招不招人?”

秦克有点意外:“你有想推荐的人选?”

“是,我想推荐一下我大学的同学胡俊兴,他和我一起读的本科,是我的好哥们。只是后来我到了物研所读研读博,他去了西交大读研读博,后来去了一家大型电网国企专门做技术,负责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上都有发表过论文,水平不会比我差。”

既然开了口,沉胜贤便干脆一股脑将同学的情况全说出来了:

“俊兴的技术水平很高,但出身农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