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科幻小说 > 轮回之帝国历史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坚壁清野

第一百六十七章 坚壁清野

上一页轮回之帝国历史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不可少的。但提出一个合理与可行的规划并不容易,要不,后世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书籍,怎么会在市场上那么流行?

当然,哪个小子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本事,他擅长的,也不过就是忽悠和剽窃,但参谋院的人可不这样认为。您现在要说帝国陛下不英明神武,拔刀砍了您的人都有。

他们立刻围绕着陛下的“远图”进行了策划,自然,所有的一切,第一步就是要在福建的争夺中获胜。为此,他们从水上和陆地两个方面,重新拟定了整个计划,这个计划与老忽的部署是有点针锋相对的。

首先在翁州方面,他们明确提出,刘尚武所部务必要控制从大江口到江南东路的整个水道(也就是要控制湖口以下的长江水面),确保两淮的元军不能从这里增援浙江,进而威胁福建。如此,两淮的元军即使想增援江南,也只能从江州(九江)以上长江中游等地渡江。只不过有琼州水师在沿岸打秋风,他们还能不能、或敢不敢抽调兵力,就不好说了。

至于江南的新附军,每个人都把它当作了摆设。这样,福建路即将面临的威胁中,来自两浙地区的已大大减轻。

而在广南地区,参谋院所拟的方案也有两个,一是除了水师加大活动的力度和范围外,命邹洬率江西之军也进驻厓山,协助水师抄掠广南东路的沿海,务要拖住沿海各地的元军。二就是在同时,让张应科所部和黎德的水师,在广南西路也伸出触角,牵制哪里的元军,尽量不要让他们向广南东路转移兵力。

可以说,兵部的谋划中,在牵制上,主要力量还是水师。

但是,在东的心目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一个环节重要。而这是他根据后世的经验和《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所得到的启示。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一中,曾特别有一段关于军中粮草运送的推断和描述,其大略为:“卒自携五日干粮,……,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復加矣。”

他的意思就是:在宋代,军士每人可携带五天的干粮,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出动十万大军,辎重部队占了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这就要动用三十万民夫来运粮,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再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

沈括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后勤供应是这个时代军队的一个难题。

北元克服此种困难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它的抄掠战法,也就是更早的时候,孙子所说的“因粮于敌”,这就大大减少了他们对后勤的依赖。而且这个战术,还给反攻的一方带来极大的困难。“端平入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当时的宋军,也可以说是被饥饿打败的。

可这个战法不是没有破解之道,哪就是“坚壁清野”。

东根本不相信元军在山区能有多大的作为,相反,他认为这里是他的强项。因为他不仅尽力强化了宋军的越野能力,而且他的手下,还有着大量的这个时代的山地步兵。

作为山民的畲民,他们天生就是山地步兵的坯子。陈吊眼手下所谓的贼寇,更是送上门来的游击专家。所以他决定,好好收拾一下即将到来的元军。

东在和官员、将领的议事中和众人说道:“少傅,诸位将军,从以往来看,北兵所擅长的,是因粮于敌。但朕要告诉你们,仅仅凭兵士自身所带,无论粮食还是军械,他们最多只能坚持五到七天。”

兄弟我已经抬举他们了,后世共和国如此勇悍之军,在哪个半岛之上,开始的时候也只能进行礼拜攻势,北兵真的比他们厉害?

“如果你们能让北兵得不到粮食和军械的补充,在即将进行的交锋中,不管他们来多少人,你们都赢定了。”

宋瑞和张世杰的眼中均精光之闪,对陛下的话,他们是心领神会的。这么些年下来了,禁军的负重越野训练中,究竟单兵能携带多少物资,他们非常清楚。更何况,这反映的其实还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东看着陈吊眼、卯大老:“陈将军,卯将军,你们的手下,有不少都是惯在山中,擅长打了就走的人,这很好。你们传朕的旨意,在军中招募勇士,组成多支小队,多带镇天雷,给朕在山里埋伏,专打他们的辎重。”

陈大胆眯起来的眼中,已经射出了寒光,他和卯大老齐声应道:“陛下放心,末将回去之后,立刻就办。”

陛下的脸上有着坏笑:“记住,告诉所有参加的将士,无须硬拼,朕给他们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虽然在后世,这是老生长谈了,但它却也同样是这个时代的贼寇们最擅长、也是最喜欢滴,陈吊眼的脸上已经涌起了红潮。“陛下,末将明白了。”

张世杰在一旁沉声说道:“陛下,江淮军也一样会派出军中壮士。”

东点了点头,“少傅,现在已无躲闪必要,命所有禁军,趁北兵未到,周围城池的军械和物资,能抢的一定要抢光。”

他又转向许夫人、刘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轮回之帝国历史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