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寒门状元内 > 第四七四章 经筵议事

第四七四章 经筵议事

上一页寒门状元内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谁如此不知趣,进呈这般奏本?莫不是我翰林院中人?”

王瓒拉了他一把,朱希周这才没有持续说下往。

这问题实在是确定的,上奏本的明显是修《大明会典》之人,而这项任务一向都是翰林院负责。

但朱希周的抱怨并不是针对同寅,而是针对“上官”,在朱希周以及翰林院这些官员看来,这种涉及皇嗣正统的奏本,不是一般官员敢提出来,谢迁有意没宣读是谁上呈,很显然是有意“包庇”此人,免得他招致舆论攻击。

而这份奏本中用词和呈句的老辣,远非一般翰林能及,整篇都在说建文往事,却没参杂一丝一毫主观见解,更无任何建议,所提所请听起来都通情达理,实在却是在为弘治天子出困难。

若是平时,这种给天子出困难的奏本,根本就是自找麻烦,要么为天子下旨训斥,要么留中不发。

但今天弘治天子既然从一开端就选择将这个问题拿到经筵上来探讨,自然盼看这奏本中的问题越深进越好,只有如此才有让群臣议论的价值。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写奏本的人深谙为臣之道,知道什么时候奏何等奏本。

翰林院中人,以及在场大臣都在猜测这奏本是由谁所呈奏,见刘健、李东阳等人态度严肃,料想能写出这份奏本的人不超过六人,那就是:刘健、李东阳、谢迁、王鏊、吴宽、徐琼。

前三人自不用说,都是内阁大学士,与弘治天子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向来是“同气连枝”。

王鏊是翰林学士,如今掌翰林院事,在《大明会典》副总裁官程敏政下狱、谢迁无暇兼顾修书时,《大明会典》修稿的最后审核将在他这里完成,以其学问和为官经验,这奏本倒是很像他的作风。

第五人吴宽是詹事府詹事,往年刚丁忧回来,进东阁教太子读书,如今又掌诰敕,是未来七卿的不二人选。

本来以徐琼如今为难的身份,别人或许不会想到他,但他既作为弘治天子的“连襟”,弘治天子一向有什么大礼和大统问题都会主动找他商谈,若弘治天子真的有意要找人上奏,也有可能会择人代拟,再由礼部尚书进呈,算是通情达理。

此时不会有人想到,这份老辣到滴水不漏的奏本,居然出自朝中名不见经传的翰林院史官修撰沈溪之手。

人群中的聒噪声很快平息,全部大殿内恢复了安静。

朱祐樘道:“朕继位以来,所修之典籍,不过《宪宗实录》与《会典》两部,朕常思己过,要以史为鉴,令百姓安康充裕……《会典》修撰之事,涌现偏差,朕几日来心绪不宁,诸位卿家认为何?”

礼部尚书徐琼从人群中走出来,行礼道:“回陛下,臣认为旧朝之所行法典,既已破除,当不必记载于典籍之册,太祖之旧制,乃为大明立国之根本,太宗天子所行,乃承《皇明祖训》,是为大明法典之正朔,不容违背。请陛下将此上书者治罪,以正视听。”

在别人都没发表意见前,徐琼先跳出来奠定一个反对基调,提出要治上奏之人的罪恶。

治罪尚属其次,实在徐琼是主动跟群臣表明:上奏的这个人不是我,而且我也没吸收天子任何授意,我自己也很反对这件事,必需要站出来掩护太宗天子皇位的正当性。

沈溪听了这番话,并没有太过紧张,由于徐琼的着重点不在于其提出的要治自己的罪,而是前半段,要说徐琼跟张鹤龄的基调基础雷同,都否定太宗是篡位的事实……或许张鹤龄本日的发言,便是跟徐琼商议后的成果。

沈溪稍微有些不解:“徐琼或者老成稳重,不太爱好逢迎上意,可张氏兄弟简直是弘治天子的应声虫,如今弘治天子明显有恢复建文年号的打算,别人反对也就罢了,张鹤龄跳出来反对是为哪般?”

朱祐樘听到这番劝诫的话,大有事情到此为止之意,但他还是有些不逝世心。

定法统之事,天子既然开了金口就不好结束,不然会影响天子的名誉,但本身朱祐樘又是个优柔寡断之人,非常重视别人的意见,听徐琼上奏如此诚恳,而别人又没提出反对意见,照他以往的习惯,很轻易点头便应了。

就在场面略显呆滞之时,一向老成稳重的马文升忽然问了一句:“五代天子少有贤明者,那《五代史》就不修了?”

**********

:第二更送上!

目前咱们的书风云榜暂时名列第二十九位,但前面都只有几票的差距,很轻易就上往了,兄弟们务必帮忙顶起来啊!

泣血求保底月票!(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寒门状元内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