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网游小说 > 神话传说 > 【有巢氏】

【有巢氏】

上一页神话传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实,与并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满神话气味者大不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时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时期,庖牺氏代表畜牧时期,神农氏代表耕稼时期。此等名号,本非古所本有,乃属后人想象称述,乃与人类历史文化演进阶段,先后符合。此见我中华民族之先民,早于人文演进,有其清明之观点与合理的想法。”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据我们的考察,有巢氏时代的原始人群并不是生存在这样的一个乐园;反之,而是生存在一个冰雪皑皑的蒙古高原之原野。”

7.称“大巢氏”,跟古代尊称习惯相关

称“大”,“大”者,尊也,敬也。古代用“大”于人称,往往体现德高、位重、辈长之类。王棕材《世本集览通论》论:“古人名号与国,多以‘大’称者,‘循蜚纪’有大騩氏、大敦氏,‘因提纪’有大巢氏,‘禅通纪’有大庭氏,又黄帝师大填,颛顼师大款,黄帝臣大挠、大隗、大丙……伏羲后有大风,少昊后有大费,诸书称舜曰‘大舜’,禹曰‘大禹’。”

称“巢”,与有巢氏其人筑巢之事迹功德有关。

称“氏”,这是古代的一种名称样式。古文献中,有关传说式记载的远古时代帝王,几乎一律地都享受这样的称谓,如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等,之所以如此,大凡此等称谓兼有氏族意义、时代意义,还多少包含着对他们的尊敬意味。

远古时期,继“三皇”之后的,是五位赫赫有名的英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传说燧人氏教百姓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计数,发明乐器;女娲氏炼七彩石补天,并创造了人类;神农氏遍尝百草,区分出作物、药材,使人类有药可医。而有巢氏最大的功绩,则是率领古人筑巢为室,古人得以安居一处,家园的梦想终成现实。最早的巢居又称为“树上居”,顾名思义,是建在树上的,后来才延伸到了平地上。

在历史学家看来,有巢氏更像一首流传至今的创世史诗。上古之世,古人居无定所,饱受禽兽蛇虺荼毒。后来,有位圣人发现,在树上建筑房屋,既可挡风遮雨,又能躲避禽兽,古人欣喜无比,纷纷效仿,尔后拥立这位圣人为王,号“有巢氏”。从这个朴素的名号看来,有巢氏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一位创造了历史的平民英雄。

古史的年代越久,给后人留下的谜团也就越多,有巢氏便是如此:他率领子民在哪里筑巢为室?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在流传至今的史籍的缝隙中,后人只能捕捉一点关于他的流光碎影。《遁甲开山图》记载,山东琅邪过去有座石楼山,有巢氏曾占据此山,王天下百余代。这里似乎是有巢氏王国的政治中心。

无独有偶,荆楚之地也流传着有巢氏的传说。春秋时期,晋楚交战,楚共王“登巢车以望晋军”。这里的“巢车”,是在八轮车上树立一根高竿,竿上安辘轳,然后将一个方四尺、高五尺的板屋拉上高竿,用于窥探敌军动向,如同鸟巢一样。显然,这种“巢车”与楚地盛行的巢居文化不无联系,古人先在树上巢居,尔后才有了创造巢车的灵感。扬雄《荆州箴》曾有“南巢茫茫,包荆与楚”之句,这里的“南巢”即是荆楚之地,夏代末年,这里生活着一个叫南巢氏的部落,是夏的同盟部族,夏桀还曾来此避难;后来,南巢逐渐成为荆楚之地巢居民族的通称,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可能正是来自于荆楚之地众多的巢居民族。

再或者,有巢氏是来自于巴蜀之地的一个古老部落。宋人罗泌的《路史》有过这样一条记载:“有巢氏居于 ”。清人张澍在《蜀典》一书中认为,这个“ ”,不是西南夷昆明族,便是一个叫弥牟镇的地方,而弥牟镇就在今天的新都县。透过甲骨文,我们似乎能找到另一条线索。历史上,周人对一个叫“巢”的小国并不友好,不远千里派兵征讨,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蜀人与周人也有过节,怪不得在周王朝的青铜器上,巢、蜀连在了一起。学者谭继和认为,巢、蜀两国可能相距不远,巢国与蜀国相连,它的得名,或许源于部落巢居的传统。昆明族,弥牟镇,靠近蜀地的巢国,无不彰显着有巢氏与巴蜀之地的神秘联系。

有巢氏,又称“大巢氏”。相传,远古时代他发明了巢居,教民构木为巢,以防野兽侵袭。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此说又见《韩非子·五蠹》、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先民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情况。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神话传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