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崇祯十五年 > 第585章 凯旋回朝

第585章 凯旋回朝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说话的人,坐在众将之中,总是默默,除非太子发问,又或者是同袍敬酒,他才会客气两句,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沉默的像是一尊雕塑。

司马迁曾经评价飞将军李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思是李广将军是一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喜欢说话的人,但深得部下爱戴,就好像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临阵冲锋,李广冲锋在前,部下没有人敢落后。

感觉蓟州总兵佟瀚邦也很沉默。

或许,古来的猛将都是如此吧。

夜很凉,这个时代的秋天比前世冷多了,但朱慈烺依然坚持在睡前巡营一次。

五月离开京师时,天地还一片翠绿,但现在却已经是萧瑟之秋了。

据宋应星的报告,种在京营官田里的玉米已经黄熟,并开始收割了,虽然旱情严重,但赖中间的三场及时雨,收成还是很不错的,亩产六七百斤是不成问题的,这已经超过了小麦四百斤的产量。

另外两种作物,番薯和马铃薯的叶子也渐渐枯黄,不过还可以等两天再收,就生长习性看,这两种作物可以一直长到霜降。

三种新型农作物,都是耐旱的品种,尤其后两种还是高产,虽然滋味没有小麦白面好吃,但在饥荒之年,却可以令更多的人存活,就明末久旱无雨的小冰河天气来说,再没有比番薯和马铃薯更合适的作物了。

只可惜京营的官田在京师的另一边,距离太远,不然朱慈烺一定会驰马而去,哪怕是深夜,他也想要看一看这一世的玉米红薯土豆究竟是什么样?

巡营之时,朱慈烺特别留意营中的新兵,也就是闯营的降兵。也是怪了,虽然盔甲兵器都一样了,但朱慈烺却还是一眼就能认出,眼前这个兵究竟是京营的老兵,还是闯营的降兵,大约眼神和气质还是有点不一样吧。降兵都比较拘谨,眼神还是有点虚,京营老兵就不一样了,一个个气定神足,见到太子巡营,号子喊的震天响--兵都是打出来的,经开封一役,京营的信心和士气又上了一个台阶。

……

京师。

承乾宫。

帷幔之后,密集而剧烈的咳嗽声。

“母妃……”一个锦衣玉冠的少年站在榻前,急的眼眶都红了,转身吼:“那两个澳门医生呢?怎么还不来?”

“永王!”

一只干瘦如鸡爪的手从帷幔后面伸了出来,声音无比悲愤:“太子要回来了,而且是大胜归来,得此大喜,陛下一定会更容忍,中宫一定会更加猖狂。”

少年默然。

“永王!”

女人再喊一声:“莫要忘记我叮嘱你的话,有些事你必须去做。莫要忘记,莫要忘记啊~~咳咳咳……”随即又是剧烈的咳嗽。

少年伫立不动,眼神中满是无奈。

……

清晨。

太子朱慈烺率军从丰台出发,在武襄左卫的护卫之下,向京师而去,一路,旌旗招展,仪仗鱼贯,将大明皇太子得胜归来的气势烘托到了最高点。巳时末(上午11点),到达京师,早就得到消息的京师百姓都涌上街头,要一睹大明皇太子的风采,不到11点,街道上就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了,连树上房顶子上都站了不少人,不时踩断树枝或者是掉下瓦片,引起好一阵子的喝骂。

首辅周延儒带着百官群臣,在德胜门外列队相迎。当太子车驾出现时,高呼殿下--百官之中少了兵部尚书陈新甲,他已经于今日上午被免职下狱了。

“砰砰砰砰~~”礼炮响起。

随后鼓乐齐鸣,武襄左卫向两边一分,银盔银甲的朱慈烺拨马而出。

和五月出征时不同,眼前的百官多了很多的生面孔,唯有巍峨的京师城门依然如故,江山如故。朱慈烺心中颇有感慨。

首辅周延儒双手把盏,满满的斟上御酒,亲自送到太子手中。

朱慈烺接住了,一仰而进。

……

紫禁城。

皇极殿中。

崇祯帝一身盛装,正襟危坐于御座之上,今日太子凯旋回朝,他心中的期待远远超过百官群臣,因为他不止是一个君王,更是一个父亲,年少的儿子一去四个多月,今日终于是回来了,他如何能不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隐隐听到了城中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那是京师百姓正在欢迎太子凯旋回京。

京师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崇祯帝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终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