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军史小说 > 大宋西门笔记 > 四十、哲宗赵煦

四十、哲宗赵煦

上一页大宋西门笔记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当时事发突然,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就是写梦溪笔谈的那位)和宦官大将李宪救援受阻,西夏兵攻破永乐城,城内的一万多宋军加上服役的农夫等后勤人员共计两万多人,无一幸免。

根据历史记载,鄜延路监军李舜举曾给当时的宰相王圭写信,说自己和大将李宪本都是宦官,本应该是为皇上做打扫庭院,擦抹窗户的事情,如今你是宰相,却让我们来做这领兵打仗的事情,你觉得合适么?

实际上他这么说也几乎是在讽刺当时朝中文官的无能,可王圭的确是个无能的宰相,他知道自己无能,厚颜无耻的给李舜举回信道:“你不要谦虚,我相信你,我就是想借助你的本事,平顶西北边陲的战事呢,加油吧骚年!”,永乐城之战中,李舜举终究还是战死了。

永乐城之战后,宋军和西夏双方都是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都没有再打下去的心思了,也根本没有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自古以来,打仗都是最烧钱的,除非是一方侵略成功,能够大肆掠夺一番,或许还能保本甚至大赚一笔,但如果双方都没占到便宜,那纯粹就是两边吃亏的买卖。由此可见,打一场仗,经济倒退并不是危言耸听,但从这战争神宗准备十几年时间,就可见一斑了。

由于徐禧的失误,导致永乐城的大败,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受到牵连,被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写出了流传后世的《梦溪笔谈》,于绍圣二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在这次对夏作战中,总领五路的统帅李宪和鄜延路监军李舜举都是宦官,在战后,大宋国内的舆论都相信宦官在军事上的才能远远比文官强上很多,并且敢于承担重任,为以后被称为隐相的大宦官梁师成和同是宦官的全国兵马大元帅(枢密使)童贯的崛起,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以至于酿成最后的灭国下场。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大宋西门笔记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