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阁 > 其他小说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26 军需

226 军需

上一页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三江阁在线收听!
时间一久就逐渐形成了一条供需一体的产业链。

至于购买兵器的钱,当然不可能是将领自己出,只能从剿匪或打仗的战利品中扣下来。

因此领军的将领在上报战利品的时候,通常会少报一些,就是用这部分差额来弥补兵器上的损失,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朝廷派过去负责监军的官员对此也是知道的,只要不过份的话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到。

兵部难道不知道这种况吗?他们当然知道。

但问题是兵部很多大佬都是从各地指挥使手里收钱的一方,甚至他们以前也做过这种事,所以他们当然不会出声反对。

反正这么多年来一点事都没有,大家一起赚钱不是一件好事吗?

因为这种私下里盗卖军需物资的况就跟私盐一样,是很难绝的。

西北这边对于军需物资算是管得比较严格了,但上任总军需官有没有私自盗卖军需物资,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对方是朝廷派过来的官员,宁志远也不好插手去管。

如今西北既然已经自立,不再受朝廷号令,这军需物资就一定要由信得过的人来管理。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人盗卖,所以宁志远才派池非来接任这个位置。

池非虽然不想当这总军需官,但他也知道现在西北人才短缺。既然是岳父要求的,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做了。

既然要接替这总军需军,他自然要去看一下存放全军军需物资的仓库。

军需总库房位于西北大营的南侧,是一片经过加固处理的联排建筑。

之所以叫一片,那是因为总库房不仅一个,而是七个,分别存放不同的军需物资。

按不同种类分别是存放粮草的粮库、放盔甲的甲库、放弓箭的弓库、放刀枪棍棒的枪库、放盾牌防具的盾库、放攻城器械的机库、放包括衣服马鞍等各种杂物的杂库。

库房进深七丈三尺,面阔三丈四尺,檐柱高二丈五尺。

其中粮库和机库比其他五个库房要大许多,高宽一样,但进深却有十二丈之深。

每个库房四周挖有一条宽约一米的沟渠,上铺石板行人,渠内长期贮水,这样的结构正是为了防火。

除存放攻城器械的机库外,其他六个库房内部分为上下两层,每层设柜、架以分区储存物资。

由于库房本来就是仓贮重地,更加上这里存放的又是各种军需物资,因此当初建造的时候是下足血本的。

不仅用料粗壮,坚固牢靠。室内还铺有木地板用于防潮,地板高出地面约一尺五寸,称为地棚。

地棚下面埋有细沙防鼠,门口处还备有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用于紧急灭火。

周边防护就不用说了,平由上百个专职士兵每天分成三班轮流看守巡逻。

任何人想要领取物资都需要有总军需官出具的交接函和对牌方可领物出库。

由于早就收到了上头的通知,当池非进入库区的时候,值班的库房副官立刻毕恭毕敬地出来迎接。

“苏大人下午好,下官邓远明,请大人多关照。”

“邓大人客气了,在下只是暂时接任张大人的工作而已,上并无官职,你直接叫我的名字即可。”

中年副官赶紧惶恐道:“这太无礼了,大人自接任总军需官这一职起,自然就是在下的上官,还请容下官称您为苏大人吧。”

“既然如此,那就随你吧。邓大人,能否带我去各个库房看看?”

“当然可以,请大人随下官来。”

池非跟着邓远明逐一参观了各个库房,尤其是在粮库停留的时间最长。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任何军队来说,粮草是否充足都是极为重要的。

池非看到,粮库里面只有第二层是满,下面一层已经所剩不多。

也就是说,现在粮库里只有一半粮草,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攻下九江后,不能从周边小国换到足够的粮食,那就真的只能去抢了。

可是往海外动兵,不管成功与否,肯定会劳师动众、大费周折。

但还是那句话,抢外人总比抢同为汉人的大魏子民要好得多。

至于保住了西北军的名声,不会被众多百姓视为跟胡人一样的贼军。

如果能直接换粮的话,当然比直接抢掠要好得多,也更加的稳定和持久。

毕竟战争只是短期行为,只有贸易才是长期的互利。

但既然是换粮,总要有东西可换才行。

想到这里,池非问邓远明,“邓大人,以我们现在的存粮,能支撑多长时间?”

“回大人,除了总库房外,其实各卫所库房也是有存粮的。

但全部存粮加起来,大概只能支撑全军半年的消耗,这还是在比较节省的况下才能做到。”

“半年吗?”池非不皱起了眉头。

池非考虑了好一会,心中慢慢浮现出一个想法,只是不知可不可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章节列表下一页